LATEST
問答 建築師鍾心怡 深植在生活經驗和需求的建築語言
在新竹長大的建築師鍾心怡,二十年來參與了從新竹、馬祖、金門、桃園、新北市、基隆、雲林、台南、高雄到屏東等地無數的老屋調查研究、設計監造及工作告書。在奔走的過程裡,踩的是客家人勤奮的足跡。
在表演中反覆穿脫身分 ——劇場人 徐堰鈴
《泰雅精神文創劇場》劇本生成期間,徐堰鈴與泰雅族劇作家游以德(Sayun Nomin)對表演學與族群議題之間的關係進行了許多討論。這齣戲光劇名就讓人會心一笑,觀眾立刻能從這些字詞集合中感受到一股戲謔與游移。
媽媽的手藝是通往家族記憶的任意門 音樂創作者黃玠
料理串起了人與人的情感,也喚醒一代與一代之間的記憶;看似遙遠,實則親近。音樂創作者黃玠身為擁有1/4客家血統的歌手,循著餐桌上的軌跡,重新挖掘與拼湊屬於自己的客家記憶拼圖。
昆蟲學家徐堉峰: 「別叫我權威,我只是個以興趣維生的幸運兒
從小學到六十歲,徐堉峰幾乎大半生都在研究蝴蝶。過去有著「蝴蝶王國」美譽的台灣,卻有許多品種學名無法確定的台灣蝴蝶,他走遍世界,踏查台灣蝴蝶的身世,一一解開這些美麗身影模糊曖昧的身世之謎。
從客家的世界,走進世界的客家: Monsoon季風客家料理實驗室Ted & Phil
客家料理隨著地域包裹了族群生活記憶的百變樣貌;「客家菜是什麼味道?」,或許就等同在問「客家是什麼?」而這也是Monsoon季風客家料理實驗室的廖永勛(Ted)與韓秀光(Phil)持續探索的問題。
伯公廟旁的老樟樹,標誌庄與河流開發史
兩棵保留至今的樟樹下都有伯公廟,以水頭、水尾兩處村落命名,這命名法,並非意指二座伯公廟位於水道的上、下游:「水頭」位於食水嵙溪流入大南庄之入口處;「水尾」則位於食水嵙溪流過大南庄之出口處。
到產地拜訪竹田公主!花市聞名的千代蘭
千代蘭屬是來自萬代蘭與百代蘭交配成新的人工屬,蘭花本身具有很長的氣根,喜歡生長在溫暖而且有足夠間接光源、通風良好的空間,在台灣南方主要產季是春末、夏季跟秋天,秋天則是生長品質最好的時期。
萬巒庄偏好:不隔夜的油蔥酥香
循線來到萬巒,派出所前有一「萬巒古早味粄條」,為百年老店。外觀看起來小小窄窄的,不起眼,裡頭空間縱深卻長,別有洞天。炸好的油蔥酥放在麵攤邊的小陶罐中,隨時取用。如果不夠,現場隨即再炸一批。
歡迎嗜辣者挑戰――在地必吃三角圓
細珍小吃店內常客最愛的,則屬店內特製的辣椒醬,「狠辣。鬼椒」鐵盒外的貼紙已經暗示了這個非同小可的醬料,傳聞收到諸多吃辣愛好者的挑戰,甚至有不怕死或沒注意到標籤的客人,一次吃下許多,直接投降求水。
嚐一口來自姐婆JIAPO傳承的焢肉飯
姐婆,是「外婆」的客家發音,這家店以JIAPO為名,代表傳承自外婆的客家手藝,也有創辦人Patrick和Ryan把自家私房料理分享給客人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