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花 tien fa
  • 立即訂閱
  • 地方與全球
  • 生活與文化
  • 探索與發掘
  • 會員中心
  • 關於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 聯繫我們
靛花 tien fa 靛花 tien fa
  • 文化
  • 發現
  • 飲食

想起家鄉那個味:生態廚師黃湘絨的飲食觀察

  • 2025/03/30

xiongˋhiˋgaˊ hiongˊ na ge mi:senˊtai cuˇ siiˊvongˇxiongˊ iungˇdagˋimˋ siid gonˊcadˋ

「義大利菜就是地方菜、媽媽菜,那為什麼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家的媽媽菜?」生態廚師黃湘絨繞地球半圈,從他人的飲食文化開始內觀台灣土地。

文 黃思齊|攝影 李明宜

長大是尋根的第一步

「小時候家裡開麵店,都還搆不到洗碗台就要幫忙洗碗,那時候覺得滿討厭的。」渾身散發著通透少年感的生態廚師黃湘絨,講起幼時恍若是昨天的事,她回憶起接觸餐飲的契機,是在選填大考志願前開始釐清適合的工作,才發現自己其實很喜歡和同學們分享美食的感覺,更進一步發現每個人的家常菜樣式都各有不同,慢慢開始思考:原來媽媽的菜是這樣做出來的。

舉例來說,黃湘絨笑稱她從來不吃外面的麵店,不是因為不好吃,而是因為知道作法的差異會讓自己吃不習慣。她談到沒有肉燥的新竹乾麵、竹北當地知名的竹山意麵,雖然都是簡單的乾麵,但是卻都有著吃進口中的微小不同。敏銳體察每個地方獨特的飲食差異,或許就是生而擁有客家味蕾的她,雖沒有明言卻刻在日常裡的文化視角。

無國界的友善土地精神

談到為何踏入生態廚師的行列?黃湘絨回想起剛畢業回國在義大利餐廳工作的期間,發現自己對義大利的食材很暸解,哪種橄欖油適合配什麼樣的蔬菜或肉類都瞭若指掌,反而因為在家不用做菜,對從小食用的臺灣食材不熟悉,才起心動念開始接觸臺灣食材。「本來是為了幫助在地小農,後來發現山裡臺灣原生種的野菜,也能做成五星級料理。」談起黃湘絨參與生態廚師運動的初衷,她分享計畫發起人的說法來回應,認為廚師可以影響餐飲業、服務業、農林畜牧業與消費者,「不是每個人都習慣做環保,但是每個人都要吃,知道如何挑選這些食材,可以影響生產者也教育消費者。」

而客家族群常見的節儉精神,即是當代倡議的「零浪費」無剩食行為。例如新鮮的芥菜可以根據醃製時間不同變成酸菜、福菜、梅乾菜,供長時間的儲存與食用,動物內臟與各個部位也會用來入菜。她同時舉了近期的生態廚師產地採訪行程為例,要在採買完後直接使用兩個卡式爐做出全套餐點,如果留下食材,就必須做成百福菜,一點都不能剩下來。

Share
Share
Tweet
kyra900420

Related Topics
  • 夏至號
Previous Article
  • 發現
  • 飲食

孕育自台東風土的椒麻香

  • 2025/03/30
View Post
Next Article
  • 影視
  • 戶外
  • 發現
  • 自然

實境節目在客庄 跟著《叫我野孩子》,重返自然的懷抱

  • 2025/03/30
View Post
You May Also Like
View Post
  • 庄內新聞
  • 飲食

市場裡的心靈綠洲——一味淨生活

View Post
  • 商業經濟
  • 庄內新聞
  • 飲食

找回兒時記憶的水里——阿聰師什錦麵

View Post
  • 飲食

踏遍港都與台灣各地書寫「合味」精神――飲食作家郭銘哲

View Post
  • 庄內新聞
  • 發現

日本太太的客家料理教室——LaReine Taipei

View Post
  • 庄內新聞
  • 飲食

苗栗味從這裡開始——南苗市場

View Post
  • 發現

山麓下的飲食大熔爐——台東關山電光社區

View Post
  • 飲食

一探新竹獨特小吃「粉沯」!

View Post
  • 飲食

醞釀飲食與人情——屬於客庄的在地慢食運動

靛花 tien fa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聯繫我們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前天看到一隻兔子,昨天是鹿,今天,你。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