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花 tien fa
  • 立即訂閱
  • 地方與全球
  • 生活與文化
  • 探索與發掘
  • 會員中心
  • 關於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 聯繫我們
靛花 tien fa 靛花 tien fa
  • 工藝
  • 發現

打鐵技術

  • 2025/03/30

daˋ tiedˋgiˊ sud

池上

文 羅正傑|攝影 羅正傑

池上的早晨常會出現清脆的敲擊聲,朝聲響走去,便能發現這金屬聲響來自池上火車站的後方「金豐興打鐵店」。走進打鐵店裡,鐵匠達人黃錦龍正挺著身子正在高溫爐火前作業;雖然已經79歲,但拿起錘子來絲毫不比年輕人遜色。父親是花蓮知名打鐵師傅,對黃錦龍來說打鐵是家學淵源;不僅從小跟在身旁幫忙,也從父親那兒傳承了刀具品質的嚴格要求、鍛造的精神。父親離世後,他來到池上定居,並在1968年(民國57年)成立打鐵店。

回憶起50多年前的池上,當時家家戶戶都需要開墾時用的鐵製農具,如鋤頭、鐵耙、刈耙、鐵搭、磟碡、犁耙、小刈耙、二齒耙、斧頭、山耙、鋸子、鐮刀等,當然還有料理與打獵時需要的菜刀與獵刀,因為需求量大,所以當時的生意相當好。但不管再怎麼忙碌,黃錦龍總是堅持要配合著使用者的身高、習慣,訂做出方便他們操作的刀具。

隨著中國廉價刀具進口,大家的使用習慣漸漸改變――因為便宜,用壞了就直接買新的,不像以前還會送回來修理,因此打鐵店生意也漸漸下滑。如同打鐵店鼓風爐竄出的火苗一樣,旺盛的爐火,也有消停的一刻。如今,黃師傅每天還是習慣坐在打鐵店前,偶爾製作老客人所訂做的刀具,也常會有好奇的觀光客前來詢問,並下訂刀具。在池上,這不時響起的敲擊聲,是手的技藝,也是時代的記憶。

Share
Share
Tweet
kyra900420

Related Topics
  • 夏至號
Previous Article
  • 工藝
  • 發現

藍染工藝

  • 2025/04/04
View Post
Next Article
  • 工藝
  • 探索

竹造紙工藝

  • 2025/03/30
View Post
You May Also Like
View Post
  • 庄內新聞
  • 發現

日本太太的客家料理教室——LaReine Taipei

View Post
  • 工藝
  • 庄內新聞

相信直覺,捏塑出理想的自己——米口・陶

View Post
  • 發現

山麓下的飲食大熔爐——台東關山電光社區

View Post
  • 工藝

從記憶到技藝,以草編紀錄客庄文化風景

View Post
  • 工藝

乾一杯,台灣風土釀的濃醇地瓜酒——恆器製酒羅己能

View Post
  • 發現

伯公引水,入山敬神——大茅埔山客的生活經驗

View Post
  • 工藝

一條修復自然與人類關係的小徑——步道師徐銘謙

View Post
  • 發現

簪金掛紅——守護客家祭儀的振美玻璃佛具行

靛花 tien fa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聯繫我們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前天看到一隻兔子,昨天是鹿,今天,你。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