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n dabˋ zoˋginˊ siiˋzungˊiˇidˋdagˋcaˇtoˇ
文 吳亭諺|攝影 林家賢
人稱佐京的佐京茶陶主理人,彭竣暘。雖然還不到三十歲,但製陶這件事,在他人生中,已經占據了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出身於北埔的他,這幾年移居到峨眉鄉間,一處衛星導航無法定位的所在。前去拜訪的那天,我們約在附近的彩券行集合,再由他帶我們穿過田地、駛入小徑,最後來到現在居住的三合院。這裡也是他投入客家文化推廣的重要基地。
Q1 請和我們分享陶藝創作的緣起。
高職畢業後,媽媽問我要不要去她朋友的工作室幫忙,朋友就是陶藝家沈東寧老師。當時他剛好在搬工作室,我就去幫他打掃、砍草、磨木頭,什麼都做,看他天天做陶覺得很好玩,也就產生了一些興趣。
後來透過媽媽的牽線,我先是和在北埔做陶四十年的老師傅陳仁智學習,老師傅過世後,又回來跟著沈老師。學了一年左右,他告訴我,如果真的想做這行,不能一直在他的庇蔭下,要想辦法弄自己的工作室,在做中學,才學得到東西,所以我才在北埔找了一個橘子園裡的舊倉庫,整理成工作室,直到現在。
Q2 為什麼會選擇做茶陶呢,在製作時,又會注意哪些細節?
我們家本來就是種茶的,喝茶對我來說是再日常不過的事,所以直覺就是做茶器。雖然有些創作型的陶藝家,可能會給自己設定不同主題或目標,但我一直都是做茶器。
器具就是要給有使用的人來做,才會做得好,才知道怎麼樣順手、使用時有什麼眉角,例如茶壺最重要的,就是出水、斷水的掌控,這跟壺嘴的角度有關係,斷水的點跟桌子越是垂直,就能斷得越乾淨,而這些都是沒辦法用工具測量,只能用目測。再來一般倒茶時,手指會靠在壺蓋或壺鈕上,防止壺蓋移動,但女性的手掌比較小,可能會不好操作,所以我的壺會把壺鈕做得長一點,跟傳統的造型不一樣。
Q3 會怎麼形容自己的茶陶?你習慣使用的窯爐、陶土。
特色就是實用吧!我是用瓦斯窯、採無氧的還原燒工法製作,這樣燒出來的陶器,顏色不會太單一,如黑色會帶點灰、深綠,看起來更有線條感;我使用的土是半瓷土,再加些苗栗獅頭山上的砂,表面就會出現像雀斑一樣的斑點,整體感覺更豐富;顏色方面,我最常做的是黑色、白色和綠色,尤其黑色和綠色的因為比較少人做,相對來說較受歡迎。
Q4 從小成長在新竹客庄,客家文化對你帶來哪些影響?
其實沒有特別感覺耶,它就是一直默默地存在我的生活中。我覺得客家有很多東西是單純又實用。因為實用,才會一直被流傳下來,最後成為客家的經典,很「花啦嗶啵」(客語:五彩繽紛)的東西,就是流行後就過了,可能也多少影響我的美感與創作,我製作的陶器色彩、樣式都比較單純,以實用為主。
Q5 如果用三個關鍵字定義客家?
我想應該是時尚、內斂、含蓄吧。時尚雖然不常被拿來形容客家,我會用這個字,是因為客家文化很獨特,例如在臺北講客家話,會立刻引起別人的關注;內斂跟含蓄就比較顯而易見,光看山歌的歌詞就知道了,想要撩妹都繞來繞去,而且很多雙關語,歌詞裡看起來很像在稱讚對方的頭髮、鼻子、嘴唇,但其實要表達的都是愛啦。
Q6 結束五月初在臺北的個展後,近期還有其他展覽或計畫嗎?
這場展覽是清山寶珠邀請,我其實現在較少做陶。對我來說,陶藝雖然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收入的來源,但是每天做陶也是會煩啊,所以我也做了很多其他嘗試,像這幾年就參與了很多跟客家八音和米食文化的推廣。
八音是客家人特有的音樂,過去在神明生日、結婚等的場合,常會有八音班到現場演奏,增加喜慶的氛圍,現在越來越少人會吹奏這些樂器,對我來說有一種傳承的使命在。下半年預計會舉辦好幾場八音音樂會。
一件與客家羈絆的物件
祖先牌位
客家人很很講究飲水思源,沿著這個脈絡,最有連結性的就是祖先牌位了。客家人的祖牌會刻上所有人的名字,可以清楚地知道,第幾氏叫什麼名字、哪一房的是哪裡傳下來的。通常會擺放在大房的家中,我們家族的祖牌,就在北埔的阿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