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ˊ gi kieuˋ mi ngiugˋ fuˊ ―― ti xi toi sungˊ sangˊ jiˋ moi jiabˋ suˋ bagˋ ngienˇ loˋ diam
中壢
文 蕭宜芳、劉醇遠|攝影 KRIS KANG
在中壢人稱「大時鐘」的第一公有市場附近,行經大同路商圈總會聞到陣陣肉鬆飄香,循著香氣,便可找到知名湯記口味肉鬆老店。
湯記商號自民國初年開始經營,一開始是挑擔到市場販售茶米茶(tê-bí-tê)及杏仁茶,後來開始在自宅販售甜品。在1940年代後,第二代轉型經營雜貨店兼售肉鬆、肉乾,店鋪靠著家族緊密的連結,傳承至今。近兩年,第四代開始接手店務,其中還在大學唸書的雙胞胎姐妹花王薇、王柔在課業之餘,開始在肉鬆店內學習,招呼來往顧客,成為店鋪最大亮點。
從小生長在中壢,王薇、王柔笑說自己幾乎從小學三年級便開始在店裡實習,耳濡目染之下,對於店內的大小事,從簡單的包裝產品、招呼顧客,以及烘肉乾、拌炒肉鬆的技巧都略有耳濡目染,然而,真正開始在店裡工作才發現一切並不容易。
例如炒肉鬆,王柔說,一開始上機拌炒就曾不小心讓肉鬆焦掉。肉鬆的製程環環相扣,容易受到環境溫度等因素影響,手工拌炒的過程需要經驗累積,更需要製作者耐心以對。
開始接手店務,也才瞭解傳統產業的辛苦。每鍋肉鬆的製作時間大約2至3小時,夏日炎炎,在炎熱的鍋爐前揮汗如雨的辛苦親身經歷才能知曉。年節時期因應送禮需求,一天最多必須製作七大鍋肉鬆,遠不如旁人想像得輕鬆。「不過用心學習後,得到母親的認可,就是最大的成就感。」
生活裡大部分的時間被肉鬆店占據,兩姊妹就跟普通的大學生一樣,也有自己的興趣與煩惱。半工半讀之餘,王薇喜歡看外文影集,王柔的興趣則是彈奏電吉他。兩人為了顧店,週末假日無法跟其他同齡年輕人一樣放假玩樂,王薇坦言曾自問:「為什麼是我?」但轉念一想,應對不同的顧客,讓自己更懂得與人溝通的技巧;而老店傳內不傳外的傳統,也讓她們學習承擔責任,展現出較於同齡人更為成熟穩重的氣質。
湯記口味肉鬆每日下午準時開爐拌炒肉鬆,蓬鬆的肉鬆夾雜著一家人團結與用心。老店矗立於中壢街邊百年,新一代為傳統老店注入活力,迎向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