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 hoˇ ba se suˊ diam
iˊ suˊ diam viˇ bunˋ ,bunˊ tuˋ ti ge ngiam xiongˋ liuˇ ngib tai gaˊ ge ximˊ duˋ
中壢
文 劉醇遠|攝影 KRIS KANG
「河壩」是客語「河流」的意思,書店取名叫大河壩,就如同源遠流長的河像母親一樣滋養大地。相對於泱泱河水川流的概念,反差的「小書店」則顯得令人疼惜;但空間雖小,卻承載店主羅正穎深遠期待,他希望透過這樣的一間店,能讓更多人關心土地、關心社會,也能把他喜愛的事情分享給更多人。
位於中壢市的獨立書店「大河壩小書店」,坐落在一處中壢巷弄老宅裡,以推廣客家文化為主旨。
走進書店,馬上就能感受到一股濃濃的文藝氣息。比起一般現代化的商業型書店,這裡更像一個陳設著許多古色古香家具和書櫃的客廳,就像到朋友家裡作客一樣自在。店裡最特別的是選書主題,以客家為軸線,除了客語詩文、客家音樂、美食及人文歷史等,架上也陳列許多與文化思考、族群議題與土地關懷相關的書籍,希望到訪的遊客,都能透過閱讀、交流分享,進而關懷自己生長的土地。
「中壢地區有許多客家人,但會說客語的人愈來愈少。其實客家文化有著深厚底蘊,隱含了許多美學。」書店主人羅正穎說,為了推廣客家文化,店內常舉辦讀書會、分享會及新書發表會,本身就是「聽團仔」的他更不定期辦理客家音樂會、演唱會。他進一步分享,客家歌手創作的音樂常常具有深刻人文意識及土地關懷,而這些詩文及歌聲的傳頌,正是希望能透過音韻的美好感受,把對文化的認同注入每個人的心中。
除了書籍和活動,大河壩小書店的舒適閱讀環境,也讓人感到放鬆愉悅。店裡提供咖啡、茶和客家米食點心,讓讀者在閱讀同時也能享受一杯美味的飲品,減輕疲勞。
大河壩小書店成立至今,就像一盞溫暖的燈火,在這個小小空間裡提供安棲所在,讓每一個來訪的客人,都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和力量。
大河壩小書店鎮店之寶-書畫作品〈河壩〉
喜歡文學、音樂也喜歡閱讀的店主羅正穎,另一個興趣是書藝。臉書上常能看見他用書法、鋼筆抄寫詩文語句,而書店的招牌字體,就由他自己書寫設計。這張裱褙的作品一直掛在店內角落,期待小小的書店就如同寫下的「河」字,源遠流長。
羅正穎推薦書單
1.《喪禮上的故事》甘耀明
擅長以客庄為背景說故事的小說家甘耀明,作品常從土地鄉野取材,創作出奇幻的文學場景。《喪禮上的故事》描述日治時期出生的阿婆,喜歡聽故事,甚至靠著「故事藥」治病與排遣悲傷。阿婆過世時,她唯一要求是邀請大家到她的喪禮上講故事,所以路過的、奔喪的、看熱鬧的人,通通來到喪禮上講故事。
2.《菊花如何夜行軍》鍾永豐
《菊花如何夜行軍》是鍾永豐集多年散文寫作而成的一本書。書裡勾勒了在客家歌壇著名一曲〈菊花夜行軍〉的背後,創作詩與歌的鍾永豐,如何在客家子弟、社運、音樂之路,追尋一條關於家及故鄉,一路行走這條夜行軍的道途,令人動容。
3.《憶曲心聲》張郅忻
每個世代都有不一樣的代表歌曲。張郅忻的《憶曲心聲》是從他的成長經驗中,尋找記憶裡最刻骨銘心的歌聲;不僅譜出個人的音樂回憶,也透過客家山歌、民歌、流行音樂、古典樂等多重層面,重現1980年代迄今的時代氛圍與社會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