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花 tien fa
  • 立即訂閱
  • 地方與全球
  • 生活與文化
  • 探索與發掘
  • 會員中心
  • 關於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 聯繫我們
靛花 tien fa 靛花 tien fa
  • 商業經濟
  • 飲食

從地方製作到連鎖供應的漬物品牌 ── 阿金姐工作坊

  • 2025/03/31

dui ti fongˊ zii zogˋ do lienˇ soˋ giungˊ in ge jidˋ vud pinˋ paiˇ ── aˊ gimˊ jiˋ gungˊ zogˋ fongˊ

竹東

文 張凱清|攝 Kris Kang

在竹東說到桔醬,幾乎無人不知「阿金姐」這個品牌。這是因為過去在竹東,鮮少有人做桔醬來販賣,直到經常做醃梅的康阿金(以下簡稱阿金姐),被農會發現她的好手藝後,開始委託她將滯銷的酸桔製成醬,自此聲名大噪。

阿金姐嫁來竹東做客家媳婦後,才跟婆婆學會醃漬的手藝。過去婆婆家的醬油家業,以自製陳釀的豆麥醬油聞名,因此後來當婆媳倆一起做醃漬物,放在自家米店的玻璃櫃販售時,大家以「豆油店隔壁个隔壁」,來說阿金姐家的米店有兼賣醃漬物。直到2006年正式登記「阿金姐工作室」行號,大家才改口說是阿金姐製作的。

一開始阿金姐以密封瓶將做好的桔醬送去農會時,長官看到桔醬不是用酒瓶裝的還說:「你怎麼會這樣裝,這就不是客家人的味道啊!」後來經返鄉的二女兒彭巧嫻設計瓶身上的商品標籤與瓶蓋,讓那年做的兩千斤桔醬,居然不到三個月就完售了,還被稱讚福佬人的客家媳婦怎麼可以「做啊還好食(做得那麼好吃)!」。

漬物品牌的創新與拓展

由於家裡小孩挑嘴,促使她不斷調整口味,發展至今,阿金姐產品不僅是製作桔醬的代表,更以貼近年輕口味著稱,讓店裡的醃漬品項走出了客庄。例如新品項「紫蘇嫩薑」,就是將客家人常用的紫蘇,結合日本傳統醃漬所研發;果乾「冰霜香桔」的開發靈感,源自於以前竹東客家婦女做月子,會吃乾桔片進補的習慣,不過這項手藝的製作麻煩,所以幾乎失傳了;而含有酸桔果肉的「柑橘風味手工醬油」,則是返鄉幫忙的巧嫻,和接醬油家業的哥哥一同開發,成了揉雜家族的獨特滋味。在研發創新之餘,阿金姐也考量了擴大供應鏈的經營,分別在2010及2011年和摩斯漢堡合作,推出桔香雞腿堡與紫蘇梅雞腿堡,成功讓桔醬走進了大眾市場。

走出竹東的好味緒

阿金姐在成立品牌後,開始有機會接觸不同的受眾,同時在客委會的推廣下,成為代表客庄產業與文化的產品之一。例如2019年受客家歌手羅茵茵引介,巧嫻帶著阿金姐去澳洲參加「全球客家文化會議」,和與會的海外客家鄉親分享自家品牌的醃梅、桔醬及老蘿蔔,海外長輩們開心地說:「我不知道多久沒吃到這個味道!」這一趟旅行不僅感動了彭巧嫻和阿金姐,更讓竹東在地風味走出客庄,並與世界各地的客家人產生連結。

Share
Share
Tweet
kyra900420

Related Topics
  • 芒種號
Previous Article
  • 建築
  • 生活與文化

問答 建築師鍾心怡 深植在生活經驗和需求的建築語言

  • 2025/04/04
View Post
Next Article
  • 商業經濟
  • 飲食

體會發酵的魅力!無思農莊甘酒釀計畫 夏天清爽相迎

  • 2025/03/31
View Post
You May Also Like
View Post
  • 庄內新聞
  • 飲食

市場裡的心靈綠洲——一味淨生活

View Post
  • 商業經濟
  • 庄內新聞
  • 飲食

找回兒時記憶的水里——阿聰師什錦麵

View Post
  • 飲食

踏遍港都與台灣各地書寫「合味」精神――飲食作家郭銘哲

View Post
  • 庄內新聞
  • 飲食

苗栗味從這裡開始——南苗市場

View Post
  • 飲食

一探新竹獨特小吃「粉沯」!

View Post
  • 飲食

醞釀飲食與人情——屬於客庄的在地慢食運動

View Post
  • 飲食

陽光、鹽巴與時間的醃漬魔法——「剛剛好。灶下」陳慕貞

View Post
  • 飲食

穀雨採茶季:品嚐苦澀,才能等待回甘──國展茗茶尹國士

靛花 tien fa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聯繫我們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前天看到一隻兔子,昨天是鹿,今天,你。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