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花 tien fa
  • 立即訂閱
  • 地方與全球
  • 生活與文化
  • 探索與發掘
  • 會員中心
  • 關於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 聯繫我們
靛花 tien fa 靛花 tien fa
  • 世界
  • 藝術

化為身體記憶的原鄉念想與創作元素——馬來西亞藝術家區秀詒

  • 2025/03/31

fa zo siinˊ tiˋ gi i ge ngienˇ hiongˊ ngiam xiongˋ tungˇ congˋ zogˋ ngienˇ su —— ngi sud gaˊ oˊ xiu iˇ

文|Diane Tang 攝|張國耀
場地協力|好土 : home to

藝術家區秀詒透過影像藝術,探討太平洋戰爭時期的日籍情報員「谷豐」在不同時代背景、不同媒體的形象呈現下,是否有什麼樣的象徵意涵?

曾在作文題目「我的志願」裡,寫下想要當歷史學家的馬來西亞藝術家區秀詒,儘管未能完成兒時的夢想,卻仍對於歷史如何被書寫,感到濃厚的興趣,因此在踏入當代影像藝術創作時,也在不知不覺間投身研究史學、重拾這份熱情。身在台灣的她,無意間發現太平洋戰爭時期的日籍情報員「谷豐」這個人物,在不同時代中,遊走於大眾傳播媒介之間,更發現了其中耐人尋味之處,就這麼以《靜海武士的極盡旅程(三幕劇)》(後簡稱:靜海武士)的五件錄像裝置的創作提出探問,以系列創作開啟議題的討論。

帶有傳奇色彩的歷史故事

日籍穆斯林情報員谷豐於 1910 年代跟著父母,由日本福岡抵達馬來西亞東北岸生活,妹妹卻被仇日的華人給殺害,為了報仇,谷豐成為一位俠盜。這段故事於 1943 年,被改編為日本在馬來西亞推出的政治宣傳片《馬來之虎》,塑造出谷豐對抗「英國蠻夷」的形象,並以「東南亞羅賓漢」的宣傳意象,首度於傳播媒體上登場。當谷豐二次現身時,已是 1960 至 61 年間,他化身日本電視劇《快傑哈利貓》(快傑ハリマオ)主角,而哈利貓正是馬來語「老虎(Harimau)」 的擬音,而這次,谷豐以瀟灑的西部牛仔扮相,作為一位拓荒者,前往南洋、滿洲等多處。接著,1966年上映的台灣台語電影《龍虎鬥》中,一位僅披掛布匹的打赤膊男子漢,隱約也影射了谷豐,直到疫情嚴峻的時期,區秀詒又偶然地發現 Switch 遊戲動物森友會中,有一隻名為谷豐的老虎⋯⋯

種種的巧合,皆不免讓人懷疑文本參考谷豐故事的可能性。「很特別的是,谷豐被媒體傳世時,世界政治版圖都有一些劇烈的動盪,例如太平洋戰爭,接著 1960 年代為冷戰緊張時期,而後來的 1989 年更是柏林圍牆倒塌、六四天安門事件等世界政局混亂的一年,若有似無的,谷豐的英雄角色總會被想起。」區秀詒從故事中,點出不為人知的時空巧妙之處。

《行星旅人,與其破碎的歌》展場照片。攝影 Choc Cat/區秀詒提供

以谷豐的旅程 玩味歷史議題

因此,《靜海武士》正是延伸想像了谷豐的未知旅程。從第一部為谷豐創作了具有儀式感的「啟航之歌」卡拉 OK 伴唱帶,歌詞中,藉由上述影視文本裡,眾多象徵南方的椰子樹、南十字星等台詞語言,表達出發南洋的意象,也在其後幾部錄像裝置玩轉了谷豐半人半虎、或成為女性的形象,最後透過碎片、裂結式的影像,彷彿訴說穿著太空衣的谷豐,在過往旅行了無數哩路後,即將要前往太空領域的冒險。「谷豐出現在每個媒介裡,其實探觸了非常多不同的疆界,一是在造型上,也牽扯了電影史的語彙,或者殖民、侵略角色,以及他作為日裔穆斯林的狀態等,好像在不同疆界上游移的角色,這讓我覺得很有趣。」

「歷史本來就也很破碎。」區秀詒說道,而她也察覺台灣與馬來西亞的年長者,在看待日本過往對於本地的所作所為,有著相反的情緒,前者的殖民時期被稱作「日治」,後者則總憤恨於日軍的「侵略」,「我想不如就透過谷豐來看待這件事,儘管未必看得非常清楚,卻能夠讓台、馬、日三地複雜的情節與關係,產生一些化學變化。」

《行星旅人,與其破碎的歌》展場照片。攝影 Choc Cat/區秀詒提供

回望自我出身與身體記憶

對於歷史、殖民、民族等議題的深入,似乎也巧妙地呼應了區秀詒的出身背景:外公出生於廣東大埔,與外婆相親結婚後便乘船出發南洋,落腳馬來西亞吉隆玻,兩人從此一輩子未曾再踏上中國廣東的故土。母親擁有客家血統,父親也是華裔廣東人,因此區秀詒為馬來西亞華裔客家混血兒。而從馬來西亞到台灣、美國求學與工作的經歷,讓她更頻繁地為不同民族與族群所圍繞。與台灣不同的是,在馬來西亞華裔族群之中,客家人就占了四分之一,是相當普遍的族群,身在本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區秀詒對於客家身分並未有太多的聯想,而回想自己與客家最深的連結,她認為是外公的裁縫店。

長大後,她每年大年初二仍會跟著母親回娘家,阿姨也總是端出經典的廣東大埔菜「算盤子」。以如同台灣芋圓的芋頭製麵糊拌炒醬油、木耳、香菇、蝦米、青蔥、蒜頭、菜脯,鹹香下飯,是在馬來西亞最普遍的客家菜之一,區秀詒沒想到這道菜竟成為疫情隔離期間,最為想念的一道料理。「我覺得那是一種混合情緒,包含著一些身體記憶、一些想要找尋的心靈慰藉。可能在外在條件難以達成時,那些原鄉的人事物,好像會因此讓你特別想念的感覺。」

作品本就帶有對於原鄉歷史探討的元素,區秀詒的個人經歷與創作,彷彿都在在地提醒歷史思維、民族、地域與價值觀形塑的碰撞花火,而寫在她身體裡的原鄉記憶似乎淡然,卻可隱隱約約地感受到,那股悠長的情感。


一件與客家羈絆的物件

外公的裁縫店

區秀詒外公的裁縫店名叫「南美」,有著「南方很美」的意涵。那裡是區秀詒唯一可以練習聽客語、講客語的生活場景。

區秀詒說小時候因為學校就在外公家附近,因此放學後幾乎都在那裡混,和外公外婆、阿姨舅舅,或有時去店裡幫忙的媽媽,一起聽華語廣播、看電視劇,也聽他們用客語聊天。

Share
Share
Tweet
kyra900420

Related Topics
  • 芒種號
Previous Article
  • 藝術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饒愛琴的藝術創作與家屋追尋

  • 2025/03/31
View Post
Next Article
  • 工藝
  • 藝術

我們可以如何看著一間老屋的消失?——藝術家劉千瑋

  • 2025/03/31
View Post
You May Also Like
View Post
  • 藝術

變裝就是,不斷穿上標籤再不斷脫下——變裝藝術家 UG

View Post
  • 藝術

全身投入,始終如一 ——3D藝術家黃海恩

View Post
  • 藝術

攝影、文化記述、烘豆師——喜歡「獨處的自由」的多元創作者彭一航

View Post
  • 藝術

土的記憶,心的照映——陶藝家吳慧芳

View Post
  • 藝術

愛在枝微末節處,家族史裡的情感寫真 ──策展人/藝術家彭雅倫

View Post
  • 藝術

沒有的生活──巫建和

View Post
  • 藝術

香蕉皮、甘蔗渣與菸草交織而成的創作人生 ——藝術家羅懿君

View Post
  • 藝術

穿梭隱喻與真實的鬼魅研究 ——藝術創作者梁廷毓

靛花 tien fa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聯繫我們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前天看到一隻兔子,昨天是鹿,今天,你。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