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花 tien fa
  • 立即訂閱
  • 地方與全球
  • 生活與文化
  • 探索與發掘
  • 會員中心
  • 關於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 聯繫我們
靛花 tien fa 靛花 tien fa
  • 工藝
  • 發現

糊紙技藝保存珍貴竹篾技術

  • 2025/03/31

goˇ ziiˋ ngi sud boˋ sunˇ ziinˊ gui zugˋ med giˊ sud

文 傅崇豪
攝影 林家賢

在北台灣客家重要祭典義民祭籌備期間,新竹縣新埔鎮客家庄的糊紙手工業家族一如往常地忙碌。

祭典中之大士爺的骨架材料比起木料角材,目前仍是使用桂竹製作竹篾;儘管竹篾製作較難掌握平整度,但這項技術一直被保留新埔民俗手藝店中。「以前我爸還要騎著打擋摩托車去旗山義民廟做糊紙一個月!」劉保志回憶說,除了新埔義民廟、北埔慈天宮,其他區域的義民廟都曾委託他們製作大士爺。義民廟義民祭典儀式中,紙糊大士爺大身上的鎧甲是最講究的部分,可知祂屬「武官」造型,胸前的金黃色戰甲是以手工摺紙製作。

紙糊工藝範圍很寬,民國70到95年間是殯葬業相對輝煌的時期,現在工廠內多以廟宇裝飾、大型裝置藝術、地景、節慶、花燈藝術和維修維護為主。廟宇在進步,紙糊業也必須跟著進步。紙糊的技藝和傳統工法隨著時代演進,有保留也有變革,材料推陳出新,像是不停面臨紙張的挑戰,印刷廠和其他糊紙廠的新技術也必須學習。

過去糨糊以麵粉加水、硼酸製成,現在則有了化學用品管制,只得從專業的糨糊公司進貨,然而煮糨糊的店家愈來愈少,也有了未來面臨缺貨的隱憂;白膠除了成本高,黏性太黏也是問題,必須混以糨糊調整。

由於糊紙手工製作時節落在暑假的普渡與寒假的元宵兩大旺季,劉保志與弟弟劉邦彥童年時不僅必須分擔家務,年前廟宇建醮拜拜的時期,父親常常忙到接近過年,母親則在工廠分擔辛勞、同時還必須處理家務。現在接下了家業,兩兄弟比起以前更能體諒父母的辛苦。

2013年曾參加新埔義民祭與日本青森的睡魔祭國際交流,劉保志從日本經驗來看文化傳承,「只要一件事是對的,我們就一直接力下去。」他說,「一個活動只要持續做就會變成文化,有人接續,就變成傳承。」這項技藝可以養活一個工廠十幾個人,文化傳承的辛苦點滴在心頭。「只能始終如一地把花燈、神轎做好,保持傳統的本質不變。」

Share
Share
Tweet
kyra900420

Related Topics
  • 白露號
Previous Article
  • 發現

來作一支竹擺!食粄用

  • 2025/03/29
View Post
Next Article
  • 飲食

用湯滋養秋日身心:花生豬腳湯

  • 2025/03/29
View Post
You May Also Like
View Post
  • 庄內新聞
  • 發現

日本太太的客家料理教室——LaReine Taipei

View Post
  • 工藝
  • 庄內新聞

相信直覺,捏塑出理想的自己——米口・陶

View Post
  • 發現

山麓下的飲食大熔爐——台東關山電光社區

View Post
  • 工藝

從記憶到技藝,以草編紀錄客庄文化風景

View Post
  • 工藝

乾一杯,台灣風土釀的濃醇地瓜酒——恆器製酒羅己能

View Post
  • 發現

伯公引水,入山敬神——大茅埔山客的生活經驗

View Post
  • 工藝

一條修復自然與人類關係的小徑——步道師徐銘謙

View Post
  • 發現

簪金掛紅——守護客家祭儀的振美玻璃佛具行

靛花 tien fa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聯繫我們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前天看到一隻兔子,昨天是鹿,今天,你。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