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花 tien fa
  • 立即訂閱
  • 地方與全球
  • 生活與文化
  • 探索與發掘
  • 會員中心
  • 關於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 聯繫我們
靛花 tien fa 靛花 tien fa
  • 發現

自河岸長出的花生:昌隆巫記花生糖

  • 2025/03/29

dui hoˇ ba siinˇ sangˊ cudˋ loiˇ ge fanˊ teu: congˊ lungˇ muˇ gi fanˊ teu tongˇ

文、攝影 歐陽嶽

「阿己哥,方豆糖,蓋好食囉⋯⋯」吟唱著村民讚頌祖父戴阿己所生產花生糖的歌謠,彷彿戴著斗笠、肩著兩籮花生糖,以及被孩童群追逐著的阿公背影又穿梭在昌隆村的街頭。眼角閃耀著驕傲光芒的戴菊英,雙手馬不停蹄地把剛製好的花生糖裝入盒中,說:「因為我阿公的花生糖很好吃,大家都會唱這首歌。」

正宗的客家花生糖,百年吉祥

南臺灣屏東佳冬鄉的昌隆村因花生糖而聞名,村民戴阿己即為昌隆花生糖的創始人。戴菊英出嫁後,將阿公的手藝帶入巫家,造就了位於林邊溪畔、昌隆村東北角的「昌隆巫記花生糖」。這裡曾經是一片沙地,「以前這裡都種花生啊!」戴菊英回憶著。這家百年相傳的花生糖是道道地地的客家花生糖:以琥珀色焦糖鑲崁大顆飽滿花生,並將外型製成方正的條狀物讓人方便食用。這個傳統甜點在大陸潮汕地區稱為「豆方」、「豆條」或「豆枝」。除了是過年節與祭拜神明的必需品外,當地在迎娶時,都要將其分送鄰居,稱為「食知(枝)」、「食甜」,是一種吉祥的食品。

用水煮出來的花生糖

頂著簍空泰國花瓶的門柱上,鑲著顯目的「昌隆巫記」招牌,就是昌隆巫紀花生糖的地標。進門後,一張大方桌圍坐著戴菊英與三位阿姨,一邊話家常,不停手地將花生糖熟練裝箱。左後方是花生糖的「煮」製場,八個以舊鐵輪框製成的瓦斯爐架上大口的鍋鼎並排兩列。「我們並不先炒花生!」戴菊英自豪地說:「只把砂糖、麥芽、水,土豆洗一洗放入,煮到熟。」每個鍋間隔10分鐘點火,兒媳婦溫麗瑱補充:「剛開始讓它滾,直到水愈來愈少、只剩糖漿準備起鍋時,就用木鏟攪拌。」起鍋整形完,接著處理下一鍋。

新血加入巧思,讓產製更上層樓

十多年前溫麗瑱加入製作團隊,在工廠加設切割機與打包機,以輸送帶連接成生產線,加速出貨;同時著眼長久經營策略,除了註冊商標、聘請設計師設計,還推出禮盒進攻高端禮品市場。另外,也將花生糖送去屏東科大檢驗分析,並在產品上標註成分,生產與過期日期,讓民眾食得安心。在昌隆巫記的偌大家工廠,原本需要大量體力的產製過程,客家婦女用心、出力延續了客家花生糖事業。

Share
Share
Tweet
kyra900420

Related Topics
  • 白露號
Previous Article
  • 探索
  • 插畫
  • 生活與文化

貪心地用畫筆留下自然最美好的樣子 ——生物繪圖師葉書謹

  • 2025/03/31
View Post
Next Article
  • 發現

來作一支竹擺!食粄用

  • 2025/03/29
View Post
You May Also Like
View Post
  • 庄內新聞
  • 發現

日本太太的客家料理教室——LaReine Taipei

View Post
  • 發現

山麓下的飲食大熔爐——台東關山電光社區

View Post
  • 發現

伯公引水,入山敬神——大茅埔山客的生活經驗

View Post
  • 發現

簪金掛紅——守護客家祭儀的振美玻璃佛具行

View Post
  • 發現

在竹東中央市場長大的孩子──池力奇的飲食記憶

View Post
  • 商業經濟
  • 發現
  • 飲食

貓兒干花生醬:「誰說花生豆腐就得是鹹的!」

View Post
  • 發現

慢食米的香氣——200哩粄條

View Post
  • 工藝
  • 發現

糊紙技藝保存珍貴竹篾技術

靛花 tien fa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聯繫我們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前天看到一隻兔子,昨天是鹿,今天,你。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