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gˇ idˋ linˊ guanˊ xiˊ do liungˇ tamˇ ge sag gongˊ guˋ to
文 羅健宏
攝影 林家賢
沿著關西鎮石光國中操場側邊的緩坡向上,看見羅家古厝後向左邊續行,便抵達石光古道的入口。這條全長約2.2公里的步道,算是樟之細路支線。在18世紀(清代)是當地人使用扁擔運送貨物的產業道路,又有「挑擔古道」的稱號;現在,古道上隱藏了各時期因應茶觀光產業消長的修築遺跡。
石光古道的起點,是一小段陡上的石階步道。一塊塊滿布青苔的卵石,是客家先民就地取材、親手搭建而成。關西鄉土文化協會導覽員謬美琴表示,這段石階說明了兩百年前人們修築道路的智慧。先民以行走的步伐來估算石頭的行距,堪稱前現代人體工學:「不管是走大步、走小步,都會踏在石階上。」甚至為了防止石頭崩落,還特別在兩側做了排水凹槽,並且定期進行維護,這也說明這條路對當地的特殊意義。
越過石階後,道路換成相對平緩的泥地及卵石路。早年,關西農民撐著扁擔、沿著古道前行,將栽種的農產運往桃園龍潭販售。日治時期交通發展後,古道的連絡功能被新建公路取代,使用者僅剩下周邊耕作的農民。1980年代茶產業沒落前後,道路兩旁曾分別種植著茶樹和柿子,之後因缺乏人力照顧,不少田地陸續被農民棄耕。謬美琴回憶,「我們現在看到的樹,在民國70年以前都不存在。」如今,土地完全還歸於林,她直言「大自然的力量真的很強大。」
4月造訪石光古道,可以欣賞油桐花;夏秋之際前往則可以躲避烈日,同時觀察古道上豐沛的自然生態。「以前會就近做炭窯,直接在現場做木炭,小孩子會從家裡帶地瓜來烘烤。」謬美琴說,木炭的原料相思樹是客家山區常見樹種,路上可見到開粉花的鐵線蕨、種子如咸豐草的淡竹,以及與山茶花同屬的大頭茶、有毒的結梗蘭、黑熊愛吃的油桐果,路上還發現了穿山甲的洞穴、求偶中的蝴蝶,謬美琴笑說,「之前還有山羌出沒的蹤跡。」
接近古道終點,路面不再像前面窄小且高低起伏,繆美琴說,「後面這段路車子可以開進來,當初是為了搬運茶葉才整建。」開闊的道路迎來陽光,指引步行者來到一處寬闊的茶園,也是石光古道的終點。步行者可選擇在此原路折返,或參考繆美琴建議,沿產業道路繼續前往關西露德聖母朝聖地,徒步歷時約半小時至一小時,沿途景觀與前段古道不同,是另一種農村風景。
關西露德聖母朝聖地
因電視劇《茶金》取景而成為近年關西名場景,這座仿效法國天主教「露德聖母朝聖地」建造的宗教場所,從1958年設置以來,吸引無數海內外天主教徒朝聖,山洞現為集會所,並立有一尊聖母像,場所氣氛莊嚴。
戲劇中男女主角初相遇的場所「草山育幼院」場景於一旁露德聖母院二樓屋頂。平時並無開放,因平日造訪人不多,環境相當清幽。若開車延市道118號,行經國3下,看到橋墩的天使塗鴉即為入口。
夏秋之際在石光古道上可以遇見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