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花 tien fa
  • 立即訂閱
  • 地方與全球
  • 生活與文化
  • 探索與發掘
  • 會員中心
  • 關於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 聯繫我們
靛花 tien fa 靛花 tien fa
  • 關係

山谷間艾草飄香,時節與日常的家族滋味

  • 2025/03/19

sanˊ lagˋ gienˊ ngie eˋ peuˊ hiongˊ,siiˇ jiedˋ tungˇ ngidˋ songˇ ge gaˊ cug mi xi

文|李姿穎
攝影|陳安嘉

開過景色迷人、綠意蜿蜒的山路,駛進山谷間位在獅潭新店老街的邱媽媽客家菜包,廚房內傳來清新的艾草香,劉東榮正在做包餡前的前置作業。劉東榮的太太與我們分享新鮮採摘的艾草:「這是附近阿婆自己種的,阿婆們年事已高,越來越不容易,以後要吃到這樣的艾草香越來越難了。」使用的現地艾草不僅在庄內飄散香氣,各地饕客聞香而來,全素料理食材,堅持使用口感Q彈的花東米,引進產地最優質的萬丹紅豆、阿里山萵筍等,使得邱媽媽客家菜包的好手藝人盡皆知。

劉東榮與太太過去在金融業工作,因好友的母親邱媽媽年事高,期盼有人接手與傳承粄的精髓,於是找上從小就會做粄的劉東榮。他憶起小時候,家裡大大小小都要一起製粄,母親會在熱鬧的街上擺攤,「以前特別是清明時會特別忙碌,現在大家日常也吃艾草粄。」有墓粄之稱的艾草粄,常使用在清明祭祖,因清明時分也是艾草盛產的季節。對劉東榮來說,年節時分、早餐日常,與家人一起共桌吃艾草粄的畫面,是一份雋永的滋味。

談起記憶中的艾草粄與邱媽媽客家菜包的的口味,劉東榮記得古早的艾草粄十分黏稠,經常沾黏手指,需要反覆的揉捏才能形成Q度;古早媽媽使用石頭脫水形成粄粹,石頭也成為孩子們印象中沉甸甸的家族記憶。古早用豬油,但劉東榮為了讓更多人都能品嚐粄的風味,堅持全素,艾草粄裡的蘿蔔絲調味單純,僅使用植物油、蘿蔔絲、豆乾、醬油、胡椒粉,經過長時間慢火炒出鹹香。

製粄作業繁複,劉東榮幾乎以一己之力完成,好在有太太幫忙打理店務與採購食材,兩人齊心撐起這間傳統老店。店裡難以說明誰是明星商品,手工純米蘿蔔糕、本地芋頭做的香菇芋粿巧、少見的竹筍酸菜包、花東圓糯米製成的月桃葉粽⋯⋯,店一開,常常就被一掃而空。這些經歷巧思的客家菜包,有著邱媽媽的手藝,也有著他母親的底蘊,劉東榮承先啟後,用自己的味道打造出更符合時代喜好的菜包,但願能黏住家族情感的粄能牽繫客家記憶,他喜歡看著顧客大啖食物的表情:「有人吃,味道就可以傳承下去。」

Share
Share
Tweet
leonie4679

Related Topics
  • 穀雨號
Previous Article
  • 空間/場所

自然草本,銅鑼淺山的女性生活樣貌

  • 2025/03/20
View Post
Next Article
  • 藝術

沒有的生活──巫建和

  • 2025/03/19
View Post
You May Also Like
View Post
  • 關係

擁抱多元的性別之家——風城部屋小凱與禹龍

View Post
  • 未分類
  • 關係

以點香思祖,以祖牌尋根——客家阿公婆牌

View Post
  • 關係

鄉間的耳朵——阿母的理髮店

View Post
  • 關係
  • 音樂
  • 飲食

媽媽的手藝是通往家族記憶的任意門 音樂創作者黃玠

View Post
  • 庄內新聞
  • 關係

共享鳳梨攤開張

View Post
  • 關係
  • 音樂

歌手葉鈺渟:「如果音樂能感動這個世界,我希望我的音樂也可以感動人,給人力量。」

View Post
  • 關係
  • 音樂

我是搖滾樂手、立法委員,也是一個父親

View Post
  • 生活與文化
  • 發現
  • 空間/場所
  • 關係

來杯梅酒聊鄉間生活祕技:找房子

靛花 tien fa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聯繫我們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前天看到一隻兔子,昨天是鹿,今天,你。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