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gˇ senˊ fad xiongˊ kab ge finˇ jiagˋ , qiu he gienˋ ge hinˇ eˋ — —hagˋ ngiˊ goˊ suˋ hiuˊ xiugˋ samˇ
文|胡庭箴
攝影|陳建豪
座落於美濃和六龜之間,新威像是個世外桃源般親密地陪伴邱淑蟬成長,在田裡採木瓜與蕃茄的汗水、和朋友騎腳踏車衝下斜坡的涼爽、吃飽飯後和玩伴在土地公廟前打牌聊天的笑聲,以及拿麵粉篩在後院水溝抓魚蟹的嬉戲⋯⋯。
她還記得和朋友在河道上用石頭圍起泳池的時光,在悶熱的夏天泡在水裡頭消暑,饞了就用棍子撥打龍眼樹吃龍眼——種種如今想來令邱淑蟬揚起笑容的回憶,都是在這裡發生的。
「我覺得新威很像是另一個時空,那是一個桃花源的感覺。」
發芽的種子
從小受到家人的影響,邱淑蟬對音樂的回憶是姐姐喜歡的艾薇兒、《鐘樓怪人》歌劇,還有爸爸在車上播放的黃乙玲卡帶。一日,她在電視上看到第十八屆金曲獎典禮中,林生祥因不希望以語言區分音樂,拒領最佳客語專輯獎和最佳客語歌手獎的畫面——那份對母語和音樂的堅持成了邱淑蟬最深刻的回憶,「當時就覺得⋯⋯他好帥喔!」同年,生於美濃的林生祥回到黃蝶翠谷演出,還是國小生的邱淑蟬就拜託媽媽載她去「追星」。那晚,漫山漫谷的黃蝶伴隨著林生祥悠揚的歌聲,在她心中種下了客語音樂的種子。
吸收著歲月給予的養分,這顆種子終於在高中時發出了芽。「我的一個國小好友是我們高中的吉他社社長,然後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他就是找我去唱歌。所以我第一次在大家面前唱歌是高中的時候,很好笑,我還記得唱的是〈Let It Go〉。」朋友彈吉他伴奏、邱淑蟬唱歌,在吉他社的這段期間,她沒學會吉他,反倒因為大方的性格和幾位好友組了個小小的樂團四處表演,在旗山老街、養老院、社團成發上,各式各樣的演出機會讓她漸漸愛上歌唱與表演。
然而,隨著高中畢業,朋友因大學各奔東西,表演這件事也就被迫按下了暫停鍵,「但是我就覺得,難道我要因為這樣就沒有辦法繼續表演了嗎?」於是熱愛演唱的邱淑蟬拜託媽媽買了一把吉他,當時的她就在大學宿舍裡頭慢慢練習、輕輕彈唱。
溫柔的叮嚀
開始彈吉他後邱淑蟬報名了「大吉盃」,那是台灣各大專院校吉他社之間的音樂比賽,並在第一年參加便奪得冠軍。受到鼓舞的她隔年希望演唱林生祥的〈種樹〉,但在一個華語流行歌曲遍地開花的年代,以客語歌曲參賽似乎是一個風險很大的選擇,「〈種樹〉不是主流歌曲,語言不主流,曲風也不主流。拿它去比賽真的只是想要完成自己心裡想要完成的事。」
那年的比賽,邱淑蟬順利完成心中所想,並得到了第一名,當時評審還特別點到「唱〈種樹〉的那個女孩」。邱淑蟬回憶道,「確切的話我也記不清了,但意思就是他(評審)從我的表演裡聽得出來我很愛這首歌,也很喜歡這首歌帶給他的感覺。」
漸漸地,她開始把母語融入創作之中,並以阿公生前的叨念為詞,寫下第一首客語歌曲〈望〉。歌詞中日常、反覆的關心直白地表現出阿公對邱淑蟬滿滿的寄望,似是反話的叮嚀其實是最溫柔的照料,「長大後的我懂了那些反話背後,無微不至的愛。家人總說『你就出去啊』、『你不用管我們啊』,但意思其實是『你想去哪裡唸書或是工作就安心去吧』。」
回家的道路
今(2024)年獲得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獎的《繭的形狀》是邱淑蟬生命故事的合輯,歌曲中道出對家人的思念、生活的迷茫,也有成長的喜悅,「就像有些寫字的人手指內側會長繭一樣,很認真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留下來的痕跡就是繭的形狀。」
聽著邱淑蟬溫暖堅定的歌聲,專輯的歌曲編排像是說故事般帶領聽眾走過她這一路的成長。〈影仔,影仔〉是邱淑蟬面對阿嬤死亡時所作的歌曲,其後接著的〈望(Goodnight Version)〉則是在阿公過世四、五年後重新錄製的第二版本,「原本的〈望〉其實是在寫沒有辦法好好說再見的遺憾,但我覺得如今唱它的心情已經不一樣了。我可以很輕鬆面對阿公離開這件事情,思念他的時候不是只有悲傷,還會想起許多我們之間美好的回憶。」
打雷的時候、失戀的時候,棉被是我們找尋庇護的所在——《繭的形狀》中最後一首歌〈棉被〉,便是邱淑蟬覺得自己已有足夠的能量,像棉被一樣給予他人安全感,「我以前是一個比較需要別人push的人,需要別人接住我的情緒。但是會寫下〈棉被〉就是我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好像可以真的成為一個大人一樣。」她口中的大人不是以年齡計算的成年人,而是在心態上有足夠的信心、可以給予並付出的強大的人。
如今的邱淑蟬像是個破繭而出的蝴蝶,揮舞著色彩斑斕的翅膀,不畏懼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勇敢走向深邃的黑,放開緊握的拳。
只要記得回家的道路,實現夢想的過程便從不孤單。
一件與客家羈絆的物件
《繭的形狀》
《繭的形狀》紀錄了邱淑蟬與家人、兒時玩伴、生活之間的情感,以歌曲的形式描繪出她與客家最深刻的回憶。專輯內附的歌詞本裡印有阿公急救時寫下「我想回家」的字條、以紅包袋裝著的阿嬤葬禮手尾錢,以及阿嬤的印章。
=======
家鄉的形狀,成長的痕跡——邱淑蟬的客語創作之旅
今年最後一期《靛花》小雪號 11 月 22 日出刊,將視角回到溫柔佇立的土地,以「恬恬睡」回應大地進入休生養息階段,農家跟隨時令調整習作,人們也來到適合回望與感謝的年末。
恬恬睡,恬恬等,意思是靜靜睡著,靜靜守候,也像是 邱淑蟬 對音樂與生活的理解,創作是她守護記憶的方式。《繭的形狀》獲得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獎,作為一張生命故事的合輯,歌曲道出對家人的思念、生活的迷茫,也有在客庄裡無法忘懷的客家記憶。
人喊佢高雄 亻厓喊他屋
佢看著亻厓大 也聽等亻厓噭
佢喊亻厓出庄 又望亻厓歸來
莫驚亻厓赴毋著你个靚
(人們叫他高雄 我叫他家
他看我長大 也看著我哭
他叫我離開 又盼著我回來
不要害怕 我趕不上你漂亮的模樣)
——〈所在〉
隨著《靛花》小雪號出刊,邀請客語創作者邱淑蟬與我們講唱她的成長旅程,種種她在家鄉與外地穿梭時感受到的牽絆與思索。讓語言跨過隔閡,流動在人們心中。
■ 主辦單位|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Hakka Public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 時間|2024/11/28 Thr. 19:00-20:00(18:30 開放入場)
■ 地點|艾比路唱片行(高雄市新興區錦田路11之1號)
■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Lok8pjCF2AsVq8mF7(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凡報名免費獲得《靛花》小雪號一期*
*活動開始 5 分鐘後將開放現場報名,恕無保留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