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iˇ vanˇ vunˇ ziiˊ siib sii ga — — bedˋ puˊ xinˊ giongˊ tienˊ suiˋ tongˇ
文、攝影|傅崇豪
北埔是新竹縣的重要客庄,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聞名。一個文化景區長期的經營,不僅得依賴特色店鋪和創意行銷,更需要情感的傳遞與故事的支撐,北埔新姜的發跡便是其文化核心。而進入北埔前,從北五指山、彭家宗祠、天主堂到三角公園,遊客都在感受小鎮獨特的情懷。試想若出現大面積的新式建築在北埔老街旁,遊客觀感為何?又或如新竹市東門城在鄰近28層高樓建立後,所聽聞的嘆息聲。
新姜的成功是北埔百年歷史的見證,也是北埔人的共同記憶,從馬關條約後河南兵以扁擔為約贈銀的歷史,到日治時期逐漸接手老姜地方影響力,與日本政府的接洽,維護了庄頭在新政府統治下的穩定。姜滿堂之妻,鄧登妹的創業以及販鹽給原住民的故事,是當代台灣女性客家人的典範,其子姜瑞昌被稱為「膨風茶之父」。新姜也間接協助了竹東林家在竹東圳的開墾,新姜事蹟族繁不及備載,而以上每段歷史故事都是相當具特殊性。姜瑞金鄉長故居——新姜天水堂的建立,利用了日本戰敗後未帶離的木材,以及大坪溪的石材和結合中式日式的各種工法,使其具極高的文資價值。
雖然新姜的相關建築已包含姜氏家廟與鄧南光影像館,但四合院所象徵的故事性卻難以替代。故居類的古蹟建築更能引導人們進入大時代的場景,對於長期的文化推廣及當地產業的共生發展至關重要。近二十年來,許多台灣有價值的老建築因開發而遭到破壞,也引發了民眾對文化保存的高度關注。如今,除了部分屋主希望保留這些建築外,文化人士與媒體也積極響應。如果最終新姜天水堂淪為拆除的命運,對新竹地方創生的行動是為一大打擊。
在文化保存的議題上,需要更彈性且完整的容積率轉移制度,才能讓歷史建物的保存與持有人權益同時受到重視。姜逸浩與山崎禮子老師,多年來冒著風險爬上爬下地維護老屋,到這兩年來文資審查的歷程和家族爭議的煎熬,面對常人無法承受的壓力,背負的不僅是姜家歷史,更是台灣文資保存制度與程序不健全的十字架。新竹縣政府應要有專責單位且定期追蹤進度,同步對持有人進行溝通,保障其權益,而中央與地方若在法規上盡速修改,積極協調,便得以最佳保存大時代的故事,也展現新竹縣政府對客家文化保存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