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崇豪
攝影|陳安嘉
圖片提供|勤美集團
Copy-of-_AJC0456.jpg)
台灣在八〇年代經濟起飛,各地的遊樂園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苗栗造橋的香格里拉樂園便在這樣的背景下於1990年成立,早年是熱門綜藝節目《百戰百勝》的拍攝地點,對七年級生以上的台灣人而言,是一段難以忘懷的集體記憶。


隨著時代變遷,傳統樂園的經營愈發艱難。2012年,勤美集團看重香格里拉的自然場域接手經營,展開大規模田野調查,發現園區內棲息著石虎、食蟹獴、穿山甲等珍貴物種。在原有客家館與生活痕跡基礎上,勤美融入「里山倡議」概念,重新詮釋客家精神,強調人與自然共生、生物多樣性與資源永續的價值。
勤美集團生活創新事業處副總經理何承育指出,客家文化本身就蘊含許多里山精神,例如在有限資源下仍講究建築與雕刻的美感、對食材的珍惜與儲藏方式,以及充滿儀式感的文化生活,這些都源自對自身文化的尊重與堅持。
這樣的理念也落實在勤美學的營運中。透過露營作為媒介,重新詮釋人與自然共處的方式,融合細緻的竹編工藝、客家料理與手作醬料;同時結合各類職人文化,傳遞客家人「硬頸」精神,讓人們在大自然中感受療癒。文化、自然與時間,是勤美接手香格里拉後奠定的三大核心軸線。


隨著勤美學的經營告一段落,香格里拉過去收藏的客家傳統生活用品,如梳妝台、嬰兒床等具有歷史意義的文物面臨可能塵封的處境。為了妥善保存與讓更多人看見這些記憶,勤美決定將 400 多件文物捐贈給客家委員會,如同嫁女兒一般,滿懷不捨卻也寄予祝福,盼望這些文物能找到適合的「好人家」。
何承育分享:「客家文化最特別的是,它不僅存在於博物館或展覽中,而是真正深植於日常生活裡。透過無形的精神與有形的物件,進行著一場文化的接力賽。無論是對自然的尊重,還是對物品再利用的態度,這些日常實踐,才是真正值得傳承的客家精神核心。」他也坦言:「如果沒有接手香格里拉,我可能永遠不會意識到,自己有四分之一的客家血統,這是很光榮、也讓我非常開心的事情。它其實早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家庭的價值觀,只是我們從未真正留意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