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ˊiuˊsuiˋgamˋ(QQ)ge banˋ:vonˋeˋbanˋ
內埔
文 歐陽嶽|攝影 林科呈
吃過碗仔粿嗎?碗仔粿為客家的傳統點心之一,其實就是台灣碗粿的前身,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都可以看到它的蹤跡。在北台灣的客家人都以「水粄」稱之,在馬來西亞則稱為「水粿」,在吉隆坡一帶以「碗仔糕」為名,而新加坡則以音譯「Chwee kueh」,稱之潮粿。
碗仔粿是以在來米磨成粉,加水調製成漿,倒入碗中後,再以蒸籠蒸熟製成。吃的時候再加上以菜脯、蔥與蝦米炒成的配料與醬油膏。潔白柔軟的水粄易於久藏保存,平時都是作為早餐或點心的餐點,也可以當作哺育小孩的代用品。如今只有在傳統的客庄裡,才能吃到正宗的碗仔粿。
在著名的屏東內埔六堆天后宮前,光明路上仍有「一品碗粿」碗仔粿專賣店在製作販售碗仔粿——晶瑩剔透的水粄,冒著淡淡粄香的熱氣,灑上菜脯配料與淋上特製的黑醬油,入口後客家獨特的蔥爆與香鹹清脆的菜脯,經過咀嚼讓柔嫩的水粄散發出更濃郁的米香味。碗仔粿的味道與碗粿相似,但添了許多稻米的清香。
而甜的碗仔粿看起來像年糕,吃起來卻柔軟地入口即化,並帶著古早黑糖混著米香的獨特味道。被問到如何做出如此美味的碗仔粿?「影響口感的最大因素,就是水跟米的比例,還有火候,」店主黃淑苹笑著說,「我自學的,蒸了一個多月,每天發給鄰居吃,然後他們說可以賣了,我就開始賣。莫名其妙地就做了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