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iˇ gienˊ bunˊ ge liˊ vud : idˋ piˊ loiˇ cii 19 sii gi ge lib tiˋ ngiabˋ iangˋ vud kien
花蓮市
文 林鈺雯|攝影 方凱平
始於19世紀,在電視發明後逐漸消失的立體攝影,一直是針孔相機玩家管憶華(以下簡稱管杯)的關注範圍。今年初,管杯因為機緣,承接購買到一批苗栗市資深藏家的立體攝影看片儀、立體攝影相機,以及精裝盒裝照片——這批藏品以法國生產的看片機械為大宗,有1939年紐約世界博覽會的立體正片,到風格各異的美國迪士尼兒童樂園塑膠玩具相機,甚至有一整套精裝環遊世界百科照片。數量龐大,他才剛開箱完畢,整理好所有項目。
立體攝影相機拍景深愈遠的場景,看見的立體效果愈好,過往以拍攝風景與建築為主。透過立體攝影看片器,百年前的香港、英國、二戰的照片,一一重現在眼前⋯⋯甚至有博物館研究員發現其中有一張簽署《凡爾賽條約》之前的鏡廳照片,「這批物件,每個人看到的角度不同,覺得珍貴的地方也都不一樣。」管杯說。
在現在人手一機,不斷創造影像的生活中,很難想像20世紀初攝影師如何背著大型立體攝影相機,拍下影像。立體攝影相機的原理是依照人類雙眼設計,以二個鏡頭分別拍攝,再以特殊的看片器觀看,二眼同時分別觀看二個畫面的影像,產生三度空間「立體」視覺。拍攝立體相片的相機構造不同於一般相機,其前方裝設有二個、三個、或四個攝影鏡頭。
「照片可以記錄我們的家人,而立體攝影照片增加了儀式感。」管杯表示,他20年多前就買了兩台一樣型號的相機,委託師傅改裝成立體攝影相機,開始拍家族紀錄。拍照當時認為就只是生活照而已,「非得要等到那個人不在了、建築拆掉了、小孩長大了,才顯得珍貴。照片代表的就是時間。」
管杯已過世的母親是苗栗三義客家人,在二戰結束的1945年出生。後來在台北工作的媽媽嫁給來自山東省擔任空軍的父親,另外兩位阿姨也都嫁給外省老兵,目前家族中只有舅舅講客語,「像我的表妹就是客家人啊!她爸媽都是客家人。我是山東人。」在管杯的印象中,母親拿手菜是梅干扣肉與福菜雞湯,「一定要這麼說的啊!」
「因為湧現了歷史使命感,覺得這一批藏品得在一起。」藏家的家屬將兒子生前一批收藏歷時兩年整理起來,並四處詢問是否有認得這些物件的人,管杯得知後,親赴苗栗買下,運送回花蓮。「我老婆二話不吭,彷彿早就知道我會做這件事!」他表示,接下來將會以出版計劃整理這批珍貴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