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花 tien fa
  • 立即訂閱
  • 地方與全球
  • 生活與文化
  • 探索與發掘
  • 會員中心
  • 關於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 聯繫我們
靛花 tien fa 靛花 tien fa
  • 發現

慢食米的香氣——200哩粄條

  • 2025/03/29

man siid miˋ ge hiongˊ hi :liongˋ bagˋ liˊ banˋ tiauˇ

鹿野

文 林鈺雯|攝影 李維尼

這裡的粄條每日從屏東內埔製作寄過來,所有食材也都是菜商從屏東麟洛新鮮派送台東,200哩粄條的老闆陳宜平說,真正好吃的料理,做起來並不簡單。「我做兩碗粄條,就需要十分鐘了。」他不大理會要求加速出餐的遊客,高齡76歲的陳宜平十分率性,對每一碗粄條品質有其堅持。

「我的湯頭跟傳統的完全不一樣!」這碗粄條的湯頭並不加入太多料,也不是高湯;店中料理台上一碗切得短細的高麗菜乾,是客家人擅長製作儲存來用的冬菜,也是剛剛加入餛飩湯的細絲——日曬過的菜乾保留著食材的香氣,湯底嚐得到發酵的鹹味,喝起來與加了鹽巴的單一鹹味完全不同。「這不是傳統作法,是我特別改良過,試圖保有原有的風味。」他說。為什麼一碗粄條要等這麼久?陳宜平解釋,他的粄條要煮到一定時程,把米香煮出來,如果煮太快,吃起來還有「米漿」味,而不是米的香氣。「其實這個秘訣也沒有什麼。早期不只是粄條,以前米苔目也不加醋跟鹽巴,沒有加很多料。我本身就是內埔人,最傳統的粄條就在我們六堆的內埔啊!」

200哩粄條自製小菜每一道都值得嚐,老闆說退休後才做這行,現在年紀大了,只有兩個人做不了太多,每天光洗碗就要花三小時,菜單相對之前已減少很多品項。據在地熟客推薦,除了湯粄條,麻醬麵也不能錯過。

Share
Share
Tweet
kyra900420

Related Topics
  • 大雪號
Previous Article
  • 商業經濟
  • 飲食

紅烏龍茶上架超商 博雅齋自然茶園領軍

  • 2025/03/29
View Post
Next Article
  • 自然

繼承稻田的小農之路:從友善驅鳥開始盡一份環境責任

  • 2025/03/29
View Post
You May Also Like
View Post
  • 庄內新聞
  • 發現

日本太太的客家料理教室——LaReine Taipei

View Post
  • 發現

山麓下的飲食大熔爐——台東關山電光社區

View Post
  • 發現

伯公引水,入山敬神——大茅埔山客的生活經驗

View Post
  • 發現

簪金掛紅——守護客家祭儀的振美玻璃佛具行

View Post
  • 發現

在竹東中央市場長大的孩子──池力奇的飲食記憶

View Post
  • 商業經濟
  • 發現
  • 飲食

貓兒干花生醬:「誰說花生豆腐就得是鹹的!」

View Post
  • 工藝
  • 發現

糊紙技藝保存珍貴竹篾技術

View Post
  • 發現

來作一支竹擺!食粄用

靛花 tien fa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聯繫我們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前天看到一隻兔子,昨天是鹿,今天,你。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