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n dabˋ zungˊ beuˋ siiˊ qiˇ gaˊ minˇ
co idˋ giˊ xiongˊ denˋ toiˇ vanˇ gungˊ ngi ge vonˋ beuˋ
文 羅健宏|攝影 林佳賢
擁有建築背景的徐嘉明,結合自家經營鐘錶店的經驗,在2019年推出腕錶設計品牌「1多點」,結合原木材質及可自由更換部件的創意設計,拿下德國國家設計獎。位在竹南火車站旁的中山168是品牌工作室暨展示空間,徐嘉明在此打磨一隻隻腕錶,並展開地方工藝的各項串連。
Q1 家裡何時開始經營鐘錶事業,決定成立品牌的契機?
我父親1973年開始做瑞士錶的進口貿易,中間經過多次轉型,到我讀大學時改賣鐘錶材料。那時候雅虎拍賣剛出來,我開始斜槓在網路上販售簡單的維修工具,幾年後成立了「鐘錶通」網路商店。因為跟幾個做嘖嘖募資的手錶品牌合作,也興起成立自己品牌的念頭。雖然鐘錶店在台灣已經沒落,但跟手錶有關的事情還是可以做,這是我這40年對產業的觀察。
Q2 用客語「1多點」為品牌名稱的原因?
當初在籌備時就很確定要做在地品牌,主要是受到精品鐘錶啟發。很多國際知名品牌像勞力士跟百達翡麗,都是出自瑞士的鄉下小鎮,而且比起在台北經營品牌,在竹南反而更容易被市場看見。後來在想名字時,突然想到可以用客語,就決定用小時候常聽長輩叨念的問候語「1多點(現在幾點鐘了?)」來當作品牌名稱。
Q3 開發原木腕錶的過程中有遇到哪些挑戰?
既然是在地品牌,我希望它是從苗栗這片土地長出來。換言之,就要跟本地的產業有關,剛好三義有木雕,我自己也很喜歡木頭,以前也進口過木製手錶來賣,覺得它應該會有可以發揮的空間。
我原本覺得這件事應該是簡單的,後來開始研發才發現手錶外框的難度很高,因為需要跟金屬錶殼接合,接合面需要削得很薄,若是削的力道不對就會整塊報廢,最初協助我們克服問題的老師傅後來還要我們不要再找他做。此外,還得考慮原木的熱脹冷縮,我們參考很多師傅的建議,使用相對穩定的老木頭當材料,但剛開始還是做5個只有1個能用。
開發過程花了很多時間,也陸續試過很多種媒材,最後取捨還是回到我想跟在地工藝串連這個點。手錶是一個很好的工藝載具,我的目標是打造台灣工藝腕錶,需要很多種工藝的參與,包含竹編、木雕、漆工,甚至是皮雕,我常說我不是賣手錶,而是賣工藝品,只是它有手錶的功能。
Q4 跟工藝家一起合作的心得跟啟發?
就像手錶的處境,台灣傳統工藝市場現在也變得非常小眾,工藝家在台灣發展相對歐美辛苦。一件數十至百萬的作品,賣出也只是放在收藏者家中,被一般大眾看到的機會有限,因此才有想用手錶呈現他們珍貴手藝的想法。
現在1多點跟好幾位工藝師合作,我們把整隻手錶的設計結構拆開,將工藝發揮在手錶的錶面或錶框上。他們可以帶到市集或通路販售,售價可能只有作品的百分之一,卻是一般消費者容易入手的價格。
Q5 近期在忙些什麼,來年有什麼樣的作品或執行目標?
明年2月國立歷史博物館正式開幕,1多點也會有產品進駐,希望明年能夠跟更多的博物館有合作機會。回到中山168這棟緊鄰竹南火車站旁的空間,除了作為品牌旗艦店,我們希望可以利用它作為在地藝文發展的平台,讓當地身懷絕技的年輕人在這裡開課,幫助想要回來創業或者是嘗試斜槓的年輕人找到生活的方式。
Q6 關於客語還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回憶?
我是頭份人,從小父母都用客語溝通,比較意識到自己的客家身分是大學畢業回苗栗開始做社區營造。那時候才慢慢接觸客家文化議題。身為客家人以前最有印象的事情是會提早掃墓;國小會去台東找舅舅,聽到當地人講台語,還以為是另一種客語腔調,後來台語是跟外婆看歌仔戲學的。
一件與客家羈絆的物件
徐元通主編《徐氏大族譜》
這本書花了很長時間製作,我從國小時就知道要出版徐氏族譜,裡頭還放了我高中時期的照片。雖然渡台前的資料不大能確定真實性,但至少來台祖先後的資料都可以溯源。最近發現我跟靛花的屏東作者徐孝晴在族譜上的第十一世是同個祖先,這種事情很不常見,也是滿有趣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