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id kon aˋ xinˊ zugˋ tid pied ge diamˋ ximˊ 「 funˋ congˇ 」 !
文|汪倩妤
攝影|陳安嘉
在新竹舊城區經營五十年以上的楊家意麵,門口麵湯炊煙不斷,冰櫃裡備有豬腸、豬肝等小菜,隨時可以切上桌,店內的招牌餐點則是乾意麵與蚵仔煎。楊家的乾意麵是偏細的黃油麵,淋上肉燥,拌著韭菜、豆芽與貢丸,便是一道簡單雋永的好滋味。蚵仔煎餅皮焦脆,蚵仔新鮮,搭配鮮紅的甜辣醬,讓人食指大動。
不過既然來到新竹品嚐在地小吃,請務必點一道「粉沯」。「粉沯」是新竹特有的客家小菜,關於「粉沯」的意思和由來,飲食作家魚夫曾在〈粉沯、粉腸、粉腸仔,傻傻分不清!〉文中解釋:「水再加一個石頭就是沯,咱們說『搶搶滾』其實應作『沯沯滾』,是形容倒熱水由上往下沖的意思,把粉腸寫成沯,只不過屈從新竹人的台語腔借字而來,正式寫法還是應作粉腸。」不過,在族群融合的新竹,據說這道美食,當初是客家人為了節省家裡肉的使用,進而加上澱粉與水、構想出來的一道料理。宜蘭也有類似的小吃,稱作「粉腸」。而新竹「粉沯」雖與「沯」這個動作無關,流傳至今,也成為此地才有的獨特滋味。
在新竹的麵攤或小吃店,幾乎都能找到這道小菜,且每間店的味道與做法也不盡相同。楊家意麵的粉沯外皮是腸衣,灌進地瓜粉漿和瘦肉,蒸熟冷卻之後,搭配醬油和薑絲,吃起來冰涼軟Q,口感有些近似碗粿。之後有機會來到新竹,不妨點一道「粉沯」試吃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