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翊彤
攝影|林家賢
隱身東勢本街巷弄裡的成排民宅,有著逾半世紀的歷史。早年因應大量的移墾人潮,它們以木板隔間再層層分租給外地的來客;然而,伴隨林木禁伐和921地震的衝擊,人口外移,旅宿榮景不復。如今的SketchBook坐落於建築群中,主理人林詩樺(花花)承接了爺爺的老屋,此處便成了讓她自由揮灑的的素描本。她先是將格局打通,再安置各處蒐來的家具,並修復地震時歪斜的門框,以「未完成」之姿持續拓展空間與生活的疆域。

一樓不定期對外開放,來訪之人總能覓得一方天地,小憩、閱讀,或單純放空。推開木門,玄關中央懸著吊床,黑色沙發靠牆擺放,花花與愛犬梅子常各據一方,靜靜相伴;目光逡巡,道路反射鏡正對視線,左側矮桌上還放了顆迪斯可球——這些,全是花花撿來的。
「很多人覺得別人的舊物可能會殘留不好的東西,尤其是鏡子,大家對這類物件特別敏感。」但她不介意。資本主義當道的世間,選擇自足其實無關節儉,而是源自內心的篤定——花花並不擔心與主流脫節,也不害怕擁有得太少,如此一來她才能保有餘裕,去實踐一種更自然且鬆動的生活方式。「我只是覺得,人不需要太多東西也能好好活著。」
SketchBook同樣延續了花花生活的價值觀。最初只是朋友來訪時放鬆的小據點,如今透過選書與策展,悄悄映射出自己的興趣與信念。建築系出身的她偏愛手作和粗糙的質地,以纖維作媒材,思索軟性的材料能否構築出有別於水泥叢林的空間語彙;行有餘力時也製作小誌,《Never Too Small》系列便記錄了那些同SketchBook般,小巧而自成一格的所在。

20250628_xian_295.jpg)
小小的就足夠,醜醜的也無妨。仔細一看,門上的木柱沒有玻璃遮擋,風能灌入,蚊蟲自然無可避免,「但這才是原始的狀態,我們太保護自己了。」近期,花花開始試著種田與遠行,命運充滿彈性,一如SketchBook的未定義。身體力行以抵抗世俗的價值觀,她在門外貼上字幅,上頭寫著:不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