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花 tien fa
  • 立即訂閱
  • 地方與全球
  • 生活與文化
  • 探索與發掘
  • 會員中心
  • 關於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 聯繫我們
靛花 tien fa 靛花 tien fa
  • 世界

追尋山口洋,是更認識媽媽的方式——白鹿洞書坊師大店店長解永華

  • 2025/08/22

文|田育志
攝影|林家賢

隱身在師大商圈巷弄中的「白鹿洞書坊」(簡稱師大白鹿洞),是許多師大學子及在地居民經常造訪的閱讀寶庫,曾歷經租書店倒閉潮及師大商圈風波,如今仍在熟客們的擁護下屹立不搖。

在接手師大白鹿洞之前,解永華原先是在店裡打工,十幾年的歲月,看著附近師大夜市從繁榮到沒落,以往有許多在餐飲業打工的外籍學生,現在也幾乎不復見,這對於母系血緣來自印尼華僑的解永華來說,是一個時代記憶的消逝。

解永華小五那年,客家華僑的外婆從印尼山口洋來台灣短居,由於外婆只會說客語,兩個月相處下來,解永華覺得自己實力突飛猛進,於是自告奮勇參加學校舉辦的客語演講比賽;沒想到當天卻是支支吾吾,幾乎是以「罰站」的方式熬過演講時間。

「前面有五個人先上台,結果他們講的客語我都聽不懂,我只能講擠出幾個詞,然後就僵在台上。」那一瞬間解永華才發現,原來從小從媽媽那裡學習的「客語」,與台灣的客語有那麼大差異。

在成長過程中,解永華逐漸意識到,雖然同為「客家」,但印尼山口洋與台灣都有著各自特色。例如家中有著龍鳳刺繡的粉色門簾、充滿變形蟲圖樣的床單,還有年夜飯是加入各式香料的南洋客家料理,這些都是媽媽從印尼帶過來的客家痕跡,也成了她重要的生命經驗。

「起初是源自我的好勝心,想告訴大家:『我家的客家菜很好吃!』,後來演變成想將山口洋的客家文化分享給更多人知道。」幾年前解永華接手要收店的師大白鹿洞,開始替店裡規劃展覽,母親阿秋的客家記憶與客家手藝,也成了店裡的活動主題,後來更以山口洋客家華僑的身份認同「唐人」為題,結合自己的挑食口味,出版小誌《唐人的美食番》,以「食物」為引,介紹母親的娘家山口洋。

隨著活動策劃與導演友人計劃性地拍攝以母親為題的紀錄片,解永華笑著說,自己最大的收穫,就是愈來愈了解阿秋這個人,「很多故事都是拍紀錄片時才聽她提起!」但了解愈多,解永華就對各種客家文化愈好奇,下一步她希望邀請更多客家藝術家來店裡演講或辦展,讓師大白鹿洞能成為「客家」交流、擴散的平台。

解永華推薦刊物

《夜遊:解嚴前夕一個國中女生的身體時代記》|春山出版
發現峇峇娘惹:推動近代東南亞發展的神祕商業貴族|黑體文化
何來華僑|一八四一出版
娘惹回憶錄 = Memories of nonya|國立臺灣文學館
Share
Share
Tweet
hanhow2002

Related Topics
  • 處暑號
Previous Article
  • 戲劇
  • 藝術

找回客家身分,作為創作的一種語言——編劇陳弘洋

  • 2025/08/22
View Post
You May Also Like
View Post
  • 世界
  • 藝術

化為身體記憶的原鄉念想與創作元素——馬來西亞藝術家區秀詒

View Post
  • 世界
  • 地方與全球
  • 探索
  • 生活與文化
  • 發現
  • 空間/場所

收藏《英客字典》的義式天主堂

靛花 tien fa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聯繫我們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前天看到一隻兔子,昨天是鹿,今天,你。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