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ˊlaˊngaˋbai zunˋpi cungˇfanˋiungˇgongˊ
文|涂裕苓 攝影|李維尼
位於鹿野鄉境內的和平社區,是從恆春一路遷移至現地的阿美族部落,稱作「巴拉雅拜」(Parayapay),又稱擺仔擺或擺那擺,而 parayapai 的原意為「雙手交換東西的動作」,昔日此地阿美族在海岸山脈狩獵為主要生活,常與馬蘭阿美、北絲鬮社卑南人相遇,並交換東西以物易物,因此以此稱之,部落有近 200 年的歷史。
這幾年,一群部落青年組成的龍舟隊在國內龍舟賽事打響名號,他們克難使用圓鍬當槳,在灌溉溝渠練習划龍舟,並四處募款以出國比賽,最後分別在 2017 與 2019 年前進韓國釜山國際龍舟賽、並拿下獎牌,可說是鹿野之光。同時間,部落也開始討論如何強化在地的特色與資源,讓更多人認識這個從清朝開始就是進入鹿野平原的第一門戶—巴拉雅拜。
於是,這個寬 70 米、高 20 米的超級大型 3D 壁畫在卑南溪河堤上慢慢成形,對於依溪畔而居的巴拉雅拜族人來說,這個大河堤可是部落裡的私房景點,可遠眺卑南溪與鹿野溪交會處與對岸的卑南山河谷,又能躺著看火車從山脈奔出,是夜晚無光害的超開闊賞星秘境。
而栩栩如生的立體圖案中,有著屬於部落重要五大涵義的圖騰。首先是從左至右第一個意境,是部落的遷移史與五大家族的意象;第二個意境是用打獵取得的山羌腿與部落種植的水稻,與相隔一條溪的布農族作交換,巴拉雅拜種植水稻的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第三個是巴拉雅拜的阿美族慶典與祭儀,第四個是巴拉雅拜捕撈漁獵的生活習性,其中繪製的阿美族三角網更是獨有的傳統智慧工藝,最後一個意象則是阿美族的共享精神,分享食物和收獲的意象。
這個壁畫也設計了互動足跡,讓來者遊客可與壁畫融為一體,在圖中的瞭望台登「壁」望遠,也可以和山林中的野鹿、猴子相看兩不厭,也可以一起用三角網捕魚,是渾然天成的網美打卡點,而最重要的是,透過這個大壁畫,能快速且完整的了解巴拉雅拜的故事與特色。
而巴拉雅拜也已培力相關的解說導覽人力,規劃一系列的部落遊程,身為部落主席的林正德談起巴拉雅拜充滿驕傲,細說在不打擾部落生活節奏的前提下,以鐵馬遊走部落的形式,走訪曾因防止鐵道遭破壞而有軍隊駐紮的中興崗哨、近看都蘭山脈、躺看火車來回穿梭,說說小時候為了向駐軍老兵索討饅頭而在樹上綁紙條的回憶。試試也用圓鍬,在灌溉溝渠練習划龍舟的體驗,再來嗑一碗部落裡兩溪交會種植出來的巴拉雅拜香米飯。細細品味這個可愛又美好的小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