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花 tien fa
  • 立即訂閱
  • 地方與全球
  • 生活與文化
  • 探索與發掘
  • 會員中心
  • 關於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 聯繫我們
  • 立即訂閱
  • 地方與全球
  • 生活與文化
  • 探索與發掘
  • 會員中心
  • 關於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 聯繫我們
靛花 tien fa
靛花 tien fa 靛花 tien fa
  • 生活與文化

杜潘芳格特集 —— 物的現場: 生活場景與靈感跡象

  • 2020/11/26

vud ge hien congˇ:senˊfad congˇginˋtungˇlinˇgamˋjiagˋiangˋ

整理|《靛花》特集編輯部 攝影|張國耀 拍攝授權|杜興政先生 文稿授權|國家圖書館

常言睹物思人也或許猶能「知人」。比起語言和相片,物件永遠更誠實地映照出當下生活的模樣,一類偏執的蒐集、一筆煩躁的紀錄、一道時歲的痕跡,那便是不可能再更真實的、屬於詩人生而在世的物之見證。


〈我的四個書寫階段〉 杜潘芳格

我認為性別是天生的,生下就決定好了。像我們生活於現代一九九九年一樣,出生於台灣一小島一樣,是不可抗力的。
以下分成四段敘述:第一是十二歲到十七歲時期;第二是十八歲到二十二歲結婚前期;第三,二十二歲以後到六十歲,結婚成家以後;最後第四階段,六十歲到現在七十二歲。


1)少女青春期,看到有魅力的男性就臉會紅,心會跳。但,那時候,不知道這現象是生物的種族保存本來而來的,是性欲用感情表現的世界。書寫主題=空想、夢想。也有理想。

2)繼續前期的狀況,但有了一位特定的異性了,訂了婚後,自知和這位男性要走過幾十年的人生過程,是唯一的伴侶。心底有了藍圖了。
書寫=情書,和前期差不多。桃紅色的朝晚。

3)婚後,發現自己的思考錯誤,誤解對方,戀的是自己內心理想的白馬王子⋯⋯。後悔不及,但只能忍耐到底,從一切、順一切環境給我的十字架。明確了解,「愛」是一種抽象概念而已。愛與性的關係不是單純的。
建設家庭,對長輩,對孩子,都有現實生活的經濟上責任。金錢,社會上的地位(診所、醫師)(*1)等等變成共同所有型態,好像自己中心主義的合同資本會社。

4)經歷生、老,存了病、死,又苦。
看聖經,祈禱一日一生涯。
右肩、手腕,因為洗米、掃除、炒菜種種工作罹患風濕痛。
腳、腰都是一樣。
精神上,想要得到信、望、真真的愛(不是抽象概念的),有行為的。
書寫=慢,腳踏實地。靈性方面的。感謝心。

(*1)杜潘芳格的丈夫杜慶壽以行醫、經營診所為職。

01|自己的書桌

抽屜裡慣用的筆、桌面上的檯燈、案前的皮椅(披著的外衣還是杜潘芳格最喜歡的紫色)。一張自己的書桌,組合成女詩人創作的多重可能。說起「女性」疊加「詩人」的身分組合,過去的她(1999年)是如此自我剖析著⋯⋯

02|兔子玩偶

詩人的家裡有許多兔子玩偶,據說她對兔子的偏愛是由於生肖屬兔的緣故。

03|日記手帳

詩人從小就有寫日記與手帳的習慣,而目前所能取得的內容都是17歲之後留下的(她曾表示兒時的日記,都放在日本的圖書館了。)杜潘芳格的前半生,因為身處日治時期,書寫的語言自然是日語;戰後,則漸漸能看到以中文為主(雖然句式上仍有日文的影子)的篇章。

她的日記主題無所不包,幾乎是柴米油鹽、戀愛煩惱、對於地球與宇宙的思考都涵蓋在內,而她戰後的部分日記,也由日本學者下村作次郎彙整成《福爾摩莎少女日記》一書。

04|縫紉機

縫紉,是杜潘芳格北上就讀台北女子高等學院的那年,習得的技能。她的丈夫杜慶壽醫師,亦曾於〈我的妻子杜潘芳格〉一文裡,提到詩人對於裁縫的喜愛和依賴(第七點)。而從杜醫師生動的側寫中,似乎也能更立體地了解日常的杜潘芳格。

〈我的妻子杜潘芳格〉 杜慶壽

1. 她自己的意見最重要,有不可侵犯的神聖性。頑固的性格永久不變。教會第一,信仰生活第一。

2. 一天到晚和神講話(禱告、查聖經),講得也不嫌累,好奇怪的性格,年紀越大越明顯。

3. 喜怒哀樂多變化。看起來好忙好忙。

4. 有時候一天有十個小時坐在桌前不動,好像在看書或做文章的樣子。這時候修想要和她將話,一講話,她一定會發雷霆,還是走開為妙。

5. 有時是對孫子很好的奶奶,講故事總是講個沒完沒了。

6. 綜合起來是好多面的好人物,所以朋友很多,信件很多,筆友也很多。

7. 從來不離開自己的裁縫匣,而喜歡補衣服、拿針線。

Share
Share
Tweet
羅 偉慈

Previous Article
  • 綜合國際
  • 藝術

生活在遠方: 關於Ezra Chen,沒有草稿的自我與藝術探索

  • 2020/11/26
View Post
Next Article
  • 文化
  • 音樂

專訪 楊大正: 滅火器樂團的第一個二十年

  • 2021/01/26
View Post
You May Also Like
View Post
  • 藝術

旋轉紙花的顏色設定與結構設計

View Post
  • 設計

讓因地制宜的設計力量,如花綻放! 專訪無氏製作創辦人Pili與專案設計師黃田印

View Post
  • 音樂

喚醒一年之初的人——竹頭背八音頭手鍾兆生

View Post
  • 音樂

「我們會維持著這個音樂在這個地方,必須要怎樣,就要怎樣!」

View Post
  • 音樂

漂浪輾轉的樂譜,串起相隔半世紀的生命故事 ——鋼琴家陳瑞斌

View Post
  • 藝術

藝術家范承宗,玩出藝術的浪漫與務實的精準度

View Post
  • 藝術

從習茶開始打造自己的茶席美學——金工藝術家蘇健霖

View Post
  • 關係

尋物高手這一家——島東譯電所的阿光,還有光爸、光媽

靛花 tien fa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聯繫我們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前天看到一隻兔子,昨天是鹿,今天,你。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