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花 tien fa
  • 立即訂閱
  • 地方與全球
  • 生活與文化
  • 探索與發掘
  • 會員中心
  • 關於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 聯繫我們
  • 立即訂閱
  • 地方與全球
  • 生活與文化
  • 探索與發掘
  • 會員中心
  • 關於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 聯繫我們
靛花 tien fa
靛花 tien fa 靛花 tien fa
  • 在路上
  • 探索與發掘

石滬撿拾海鮮的身影

  • 2021/06/09

sag vunˊngiamˊhoiˋxienˊge siinˊiangˋ

後龍

文 王倩慧|攝影 KRIS KANG

即便是穿著厚底膠鞋或者是雨鞋,走上後龍的「母乃石滬」、「合歡石滬」,都能實在的感受到多元族群老祖先們的文化與智慧。相傳石滬由道卡斯的祖先搬運大大小小的石頭砌成,為的是在退潮時,留下魚、貝、螺等海洋生物,以餵養家人。而這堅固的石頭做的漁網,不會趕盡殺絕,早期僅捕獲幾日的漁穫就能滿足,小魚小蝦則讓牠們繼續在大海中成長,如此才能讓海洋生態永續繁衍。時代進步太快,漁船取代人工。現在,夕陽西下、潮水退盡,才偶見零星老婦、老翁各據一處,動作緩慢的挖海瓜子、撿拾螺類、或者抓魚、抓蝦。他們或是回味童年時光,也或許只是撿拾一餐所需的食材、享受一日悠閒。

Share
Share
Tweet
羅 偉慈

Related Topics
  • 立夏號
Previous Article
  • 在路上
  • 探索與發掘
  • 飲食

遊子眷戀的客家之味

  • 2021/06/09
View Post
Next Article
  • 在路上
  • 探索與發掘

壘球搖籃與國手精神

  • 2021/06/09
View Post
You May Also Like
View Post
  • 飲食

想把台灣人共有的記憶,在調酒裡做出來。」——調酒師劉欣蓓Pei

View Post
  • 發現

守護老伙房的咖啡屋:屾植人心

View Post
  • 發現

食好無?在地物產的入口:美濃啖糕堂

View Post
  • 發現

拜訪梅子屋,細嚐季節水果的風味層次

View Post
  • 探索

一口甜氣衝鼻腔:茴香粄

View Post
  • 飲食

冬季芥菜變身招式一:鹹菜鴨湯

View Post
  • 空間/場所

在柑仔林路上一處藝術作品 鐵帽咖啡

View Post
  • 空間/場所

廢校轉身,化為智慧農業基地——南華微光地景公園

靛花 tien fa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聯繫我們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前天看到一隻兔子,昨天是鹿,今天,你。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