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n dabˋiab sii hoˇtungˇEmily:samˊnginˇge suˋzogˋ,「LIGHT HOUSE gongˊvugˋ」 jin hangˇsiidˋ
訪問 Ani Syu|訪談整理 Ani Syu、徐曉羚|攝影 林軒朗
時光總與工藝比肩,經驗鑄就切點、過程盛裝細節。故事的開始,從葉士豪講究的單車出發;而後,加入太太 Emily 溫潤的生活情調,共造出名為「LIGHT HOUSE 光屋」的複合想像。如今成為三口之家,多了女兒光希,這幢光屋細節不減,反倒注入三人份的體會。
日常三人份
LIGHT HOUSE 的料理與生活
Q:編輯部 🅨:葉士豪 🅔:Emily
Q:請聊聊「LIGHT HOUSE 光屋」的分工與近況!
🅨:設定上會分成兩部分,「LIGHT HOUSE」是偏向生活面的品牌,主要由 Emily 負責,舉凡視覺上的、吃的、住的,生活質感的東西我們都會去做,目前會從食物這一項開始;我的部分則是「光屋工藝」,概念是單車學校,以手工腳踏車的教學為主。
去年因為疫情,戴口罩也不方便上課,腳踏車的部分乾脆暫停下來,我們就在思考「LIGHT HOUSE」是不是可以做些什麼。那 Emily 本來就一直有在進行食物創作,我們平常也都喜歡做菜又相對偏好中式料理,所以最近陸續推出了以我媽媽拿手菜為靈感的「白領子扁食」和 Emily 的私房菜「香料滷三寶」。
Q:香料滷三寶的調味很特別,為什麼會想使用一些不常見的香料?
🅔:裡面的香料都是我自己去挑的,主要是很喜歡逛中藥行,可以了解每種植物不同的藥性跟功效。台灣一般慣用蔥、薑、蒜來調味,但許多異國料理其實都加入大量香料,以我來說,過去在國外做菜的經驗,很難拿到習慣的調味料,比如味噌、甜辣醬,甚至醬油的選擇都很少,所以只能就地取材、嘗試運用香料,沒想到跟台式料理很搭。所以這次在做「滷三寶」時,也使用了不同的香料來增加風味,譬如陳皮、肉豆蔻,在西方的燉肉料理很常見,但其實跟台式肉類都很配。
香料還有一個重點,是用量平衡,比如加一點陳皮,感覺就有夏天的柑橘氣味;丁香或肉豆蔻過多的話,則反而讓料理的味道失衡。做菜會隨季節調整,也很需要想像力 —— 想像什麼味道配起來會是好的,再去嘗試不同的排列組合。
Q:同一個名為光屋的工作空間,從兩人變三人,過程中是否經歷了一些轉變?
🅔:是 180 度的改變,因為要花很多心思在光希身上,我在這裡就像蜘蛛一樣,顧鍋子又顧孩子!(笑)
其實飲食也好、起床時間也好,都變化很大,以前可能休假就睡到中午,現在他早上就要喝奶,要跟著起床,也比較會注重吃得均衡。不過能在光屋邊工作、邊照顧她滿好的,雖然要分出一些時間跟精神,不過防疫期間,比起很多小孩只能關在家裡、去公園也要戴口罩;在這邊至少看出去都是綠色植物、也可以跑跑跳跳,心情上會有差別。
製造進行式
光屋工藝的單車與途經
Q:以工藝品的切點來說,如何判斷一架手工單車的品質?
🅨:單車的所有零件講究起來都很重要,主要會分成車架、零件,再加上輪組,這三個大項目決定品質。
Q:作為單車學校的「光屋工藝」與「Sense 30」時期的單車訂製最大差異為何?
🅨:以前在「Sense 30」,比較享受品牌的整體視覺跟呈現(即便前期我根本不會做車,只是把品牌紳士、復古的樣子做出來)。直到後來,自己去接觸手工單車的製作,這個過程很有美感又有條有理,像日本的職人精神,讓我很敬佩。
Q:以摸索單車的路徑為例,你似乎偏好由「成品」回溯「製作過程」嗎?
🅨:我一直都比較喜歡去研究背後的做法,雖然學習方式比較笨,但也因此學得更透徹(對於現在教課也很有幫助)。
以前看到書上的腳踏車很漂亮,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這是怎麼做的?」接著就會去假設、分析、克服困難,然後常常做出來之後,反而不知道要幹嘛(笑)。或許因為我是學美術的,所以會先設定一個喜歡的風格,然後再去研究。比如我很喜歡老東西、喜歡以前的製作方式,所以我的嘗試路徑會是 ─ 用以前的方法,重現物件原本的樣貌。
舉個單車製作的實例,以前如果要在金屬上面做雕刻,會用模具去做,可能壓製、脫蠟,再去翻製;但現在不太會有人真的脫蠟,會用「CNC 金屬雕刻機」直接去刻。對現代人來講是效率,但成品還是會有差距(CNC 是把金屬刮掉,所以表面會有刀痕),以前的作法才會有以前的美感,這也是為什麼我會選擇製作鋼管車,因為以前的做法就是如此。
Q:最後能不能聊聊與客家的淵源?
🅨:我爸爸那邊的老家在桃園龍潭一帶、是做電器的,但後來全家搬到花蓮。我對客家的記憶主要來自爺爺奶奶,我爺爺以前在日本做機械維修,回台灣就繼續做摩托車維修;奶奶會做很傳統的客家菜,像鹹湯圓、桔醬或福菜。 老實說,小時候沒有很喜歡這個身份,因為很多人有刻板印象,後來覺得很可惜沒有去學客語,畢竟要深入文化,學語言是很快的方式。
一件與客家羈絆的物件
很大的龍眼樹
奶奶家正前方的院子裡有棵很大的龍眼樹,其實小時候不喜歡回去,但每次回去都會跑到那棵樹上玩。夏天的時候,爺爺會在下面綁一支竹竿、放兩個木台,可能用來採龍眼,偶爾大人也在木台上午睡;我們就會一直爬上、爬下的玩。
懺悔啓事
給 花蓮的爸媽
當孩子真的很棒啊!
有人可以當靠山,天塌下來有你們擋著。
當爸後才知道,原來你們真的太辛苦了,
所謂的愛,就是看著那個幼稚的孩子,任性長大。
然後慢慢離你遠去時,還要很囉唆、假裝不在乎地打電話給他,
問他,「吃飯沒」、「還不休息嗎」這類的瑣事。
好吧,現在報應來了。
葉 士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