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花 tien fa
  • 立即訂閱
  • 地方與全球
  • 生活與文化
  • 探索與發掘
  • 會員中心
  • 關於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 聯繫我們
  • 立即訂閱
  • 地方與全球
  • 生活與文化
  • 探索與發掘
  • 會員中心
  • 關於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 聯繫我們
靛花 tien fa
靛花 tien fa 靛花 tien fa
  • 藝術

三條回家的路,串起每一段客家身分 —— 插畫家Nic Hsu徐世賢專訪

  • 2022/09/23

samˊtiauˇzongˋvugˋkaˊge lu, con hiˋmiˊidˋton ge HAKKA siinˊfu
cabˋfa gaˊ: qiˇsii hienˇzonˊfongˋ

採訪、文 Diane Tang|攝影 KRIS KANG

充滿手感溫度與質地,散發著一絲童趣與奇幻感,這是Nic Hsu徐世賢筆下插畫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原本資管背景的他,為了學習更專業的創作方法,並接收更多元的文化刺激與薰陶,遠赴英國攻讀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CA)視覺傳達研究所,畢業當年即獲得英國WIA世界插畫獎圖書類新銳首獎,至今不僅有商業合作,也展開多元類型的創作。此次,他參與《靛花》附錄產品——旋轉紙花的企劃討論與色彩設計,將概念繪製成封面帶有詩意、虛實交織的景象,勾勒出一段又一段通往客家身分的路徑⋯⋯

 回家的三條路

「隨著旋轉紙花的降落,不同路徑、不同速度、不同風景,願你也找到回家的路。」在封面中,Nic以回家為主題進行創作,畫面中交融了三條回家的路——從苗栗返公館、從台中返苗栗、從英國返台灣,講述自己從小到大移動時的心境,而正巧這三條路,也對應著自己人生中十分重要的時期。他為之下了註解:「三條回家的路,串起我每一段的客家身分。」

本次封面手繪稿裡,Nic講述孩提時期、高中至英國倫敦深造階段的回家之路,也傳達出個人心境的變化。

「我是一個經常在移動的人。」孩提時期,住在苗栗市的Nic,經常搭著父親的車,穿梭於田野鄉間,回苗栗公館的奶奶家過節。客家家族相當重視團聚以及祭祀的禮俗,因此對他而言,回公館是最具有客家血緣象徵的「回家」。公館的家形式上代表Nic的出身根源,重視既有的人情禮節,卻也讓小時候較為內向的他,感到那一份肩負著客家使命及傳承的壓力。

國中畢業後,Nic至台中就讀高中,每週五補習班下課才搭上末班客運回家,「直到看見夜裡發光,寫著『公館苗栗出口2公里』的出口預告標誌,才覺得自己變回客家人。」夜晚的客運行駛於暗黑的國道公路上,似乎是一段讓Nic轉換身分的隧道,北上就讀大學時亦如此。

相對於前兩段的具體返途路徑,Nic第三條回家的路則為一條抽象的通道:前往倫敦深造插畫時,於倫敦租屋處的廚房煮著客家經典菜餚梅干扣肉,以通訊軟體向家人詢問料理手法,盤上冒出的煙縷就彷彿是回家的路,而Nic作品中標誌性的「飛鳥」,也象徵著飛機的形體,傳遞著對於家鄉的思念。

創作關鍵字

「回家的路上」、「沿途的風景」、「回憶的串連」是本次插畫封面的三個關鍵詞,他也根據這三段記憶選擇了旋轉紙花上的顏色。這是Nic從英國進修插畫時習得的創作手法。「早期我的創作方式多是想到什麼畫什麼,但經過關鍵字的訓練,不僅可以確保主題的聚焦,也幫助我尋找參考資料與用色,使創作不偏離主題。更重要的是,在闡述創作和向業主提案時,都能夠協助他人更瞭解作品。」而自英國帶回來的技能,也能從他的畢製作品《Place Lag》護照、陳冠良散文集《畸行》書封、壓克力原畫創作《羅瓦涅米:大雪》這三個重要作品中,逐漸看見Nic由隨性到具有創作邏輯、執著於學院創作手法,到融合市場需求與個人特色,一路上蛻變並解放了的創作思想,更象徵著創作意識的回家。

外觀如同台灣護照的《Place Lag》,記錄下移動過程中,心境未能隨之轉變的「地差」狀態。
Nic以非慣用的左手寫下書名,並將文字與圖像相互結合,詮釋作者在《畸行》一書中渴望傳遞的核心主旨。
《羅米涅瓦:大雪》講述Nic於聖誕夜在芬蘭羅米涅瓦迷路時、踽踽獨行找尋安歇之處的心情。

與日常共存的客家血液

由於父母親都出身自苗栗客庄,Nic自然是所謂「純正」客家人,也能夠以簡單的客語和家人對話。然而,Nic表示,平時不會特別強調客家身分。「身為客家人其實本就融合在我的日常中,對於生活沒有太多的影響。」不過,關於族群的認同感,食物與味蕾似乎占了很大的比例。「如果有人說很喜歡吃客家菜,我會覺得很自豪,也會非常樂意地主動與他們分享這些客家菜的烹調方式。」有著好手藝的Nic說道。「相較來說,我比較喜歡吃異國料理,可是有時還是會想吃傳統的客家菜,像是客家小炒、梅干扣肉等。我覺得它就是很熟悉的味道——很鹹、很油!但很香!我久久沒吃還是會想吃一下,它已經深化在我的記憶裡了。」

儘管認為客家的身分對工作不太有直接的影響,但自己若是發現了優秀的客家創作者,像是插畫家鄒駿昇、歌手田馥甄,仍會有一份驕傲感。「我相信客家人的潛在個性是可以幫助創作的,就像是吃苦耐勞,能夠體現在創作細節的掌握,或不厭其煩地與業主溝通;節儉的特性也可以在預算、時程拿捏更為精準。我可以說,這是一個很榮幸的共存。」


一件與客家羈絆的物件

idˋ kien iˊ HAKKA kienˊ ban didˋ dungˊ xiˊ

乾燥梅干菜

前往英國唸書時,有著一半客家血統的朋友送機時給了Nic一包乾燥梅干菜。經過長途飛行,深夜抵達青年旅店,一打開行李箱,梅干菜氣味撲鼻而來,是股濃烈又熟悉的味道;那時才發現,原來自己與客家原鄉的連結這麼深;日後藉由親手料理「梅干扣肉」就能緩解思鄉之愁。

Share
Share
Tweet
kyra900420

Related Topics
  • 秋分號
Previous Article
  • 庄內新聞

三民社區發生伯公出走事件

  • 2022/09/23
View Post
Next Article
  • 庄內大事記

今年鹿茸冠軍產自南港村

  • 2022/12/23
View Post
You May Also Like
View Post
  • 藝術

旋轉紙花的顏色設定與結構設計

View Post
  • 藝術

藝術家范承宗,玩出藝術的浪漫與務實的精準度

View Post
  • 藝術

從習茶開始打造自己的茶席美學——金工藝術家蘇健霖

View Post
  • 藝術

藝術和農事之間 , 都是人文與自然的調和

View Post
  • 藝術

問答 佐京 始終如一的茶陶創作

View Post
  • 藝術

前往元宇宙的路上,藝術家黃心健的探問與實踐

View Post
  • 藝術

在創作的路上:重新定錨越出象限的 鄒駿昇

View Post
  • 生活與文化
  • 藝術

在創作的路上:返鄕重塑人生藍圖,盤思妤用動畫引起共鳴

靛花 tien fa
  • 關於我們
  • 訂閱說明
  • 聯繫我們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前天看到一隻兔子,昨天是鹿,今天,你。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