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ngˊ tienˊ gongˊ ngidˋ,qiangˋ tenˇ denˋ senˊ eˋ cudˋ fadˋ
——imˊ ngog congˋ zogˋ zaˋ iuˇ miˋ Zoomie
文 楊孟珣|攝影 Kris Kang
帶著輕盈溫柔民謠風的歌曲在柔米的低沉吟唱下,就像帶著人去了遠方⋯⋯2017年,以一首關注土地議題的〈屋〉獲得「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客語組首獎,外表稚嫩的她以略帶沙啞的渾厚嗓音驚艷評審;2019年,柔米以全客語創作的〈娘花白白〉再次奪獎,歌曲中描繪阿婆將飛來田裡的烏鶖視作回家探望她的丈夫與兒子⋯⋯
不同於一般新人先找尋自我定位再出道發片,柔米在獲獎後幸運獲得風和日麗唱片公司的賞識,在2018年推出首張專輯《新的。人。事物》,找來音樂人Easy Shen擔任製作人,專輯了收錄她自17歲開始創作的作品,包含代表作〈海〉、〈人〉、〈事物〉等,初試啼聲就入圍金音獎最佳新人、最佳民謠單曲及最佳民謠專輯,那一年她才25歲。「我記得我第一次拍宣傳照的時候,回家不知道怎麼卸妝,公司還請妝髮來幫我弄,一切很新鮮也很陌生,那時就真的還滿不社會化的。」柔米笑著說,帶著一點自嘲的語氣。
時隔五年,柔米發行第二張專輯《鎮妹Zhin’ Moi》。問及這些日子都做了些什麼?「前兩年都在跑第一張專輯的巡迴,後來巡迴結束回歸做音樂之後,也花了很多時間重新摸索自己在音樂上的樣子。疫情期間的迷你專輯《台北錄音 Taipei Recording》算是自我探索的開始,那時的錄音方式很老派也很硬幹。我的經紀人凱特說,她想讓大家看到我『原來的樣子』。」
原來的樣子是什麼?又該如何找尋?沒有人知道答案。於是在《台北錄音》中,柔米試圖回到音樂的本質,用自己的方式任性地創作一回,就像那句歌詞:「你可以是你自己/不必在意成為什麼/成為什麼」。她在〈找回生活的眼睛〉唱出了屬於她自己的答案。透過這張疫情間的實驗作品跳出他人精心設定好的人設與框架後,這次柔米選擇安靜地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於是一切又回到最初的原點——客語。

從生命起點出發 映照客家青年的失語現狀
新專輯名稱「鎮妹」取自阿婆的名字,因為她是客系家族裡離柔米最近的生命起點。柔米表示,從寫完〈娘花白白〉後一直都想以「Family Portrait」作為潛在主題去做一張客語專輯,但又不想只是寫一張懷舊客庄風情的作品,因為已經有很多這類型的好作品;「更重要的是,那並不是我生命經驗能完整描寫的題目,所以就一直放著慢慢消化,直到這幾年阿婆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就覺得不能再等了。」
四歲前,在嘉義縣中埔鄉客庄菸樓裡長大的柔米,與客語之間一直保持著既親近又疏離的關係,因為家中長輩常常說著揉雜台、日語,以及不甚標準的客語,讓她一度產生自我懷疑——「直到要正式投入這張專輯的前夕我突然想通了,也許我說、唱的並不是那麼傳統的客語,但那就是我平常跟阿婆說話的方式啊,她也都聽得懂!」她說,這也許這就是屬於我們這代青年的失語現狀,也反映出當代多種文化共生的面貌,「語言本來就是流動的,尤其它若要能真正存活下來,勢必會需要改變,或被改變。」
音樂性到文字性 獻給靈魂完整的一餐
新專輯找來「夜晚的民謠 Night Folk」系列live session的製作人錢煒安,兩人對於這張客語專輯的共識就是要「好聽」且「好親近」,柔米認為,專輯就像是獻給靈魂的完整一餐,不管是節奏快慢、主題、配器與唱腔轉變上,都希望可以提供聽眾豐富而飽滿的體驗。由於柔米具有純粹且具高辨識度的音色,讓製作人在配唱時更著重在如何保留歌手當下真實的情感(naked sound),「製作人覺得我能唱,可是他不希望聽起來『很會唱』,而是好聽且自然。」柔米說,在準備極少的狀態下進行錄音,非常仰賴彼此工作默契,也必須要能夠在當下即時做出精準有機的微調,才能夠捕捉到好聽又自然的氛圍。
除了在音樂性的掌握上更平衡、有餘裕外,客語歌詞創作也是柔米在《鎮妹》嘗試突破的部分。「前期撞牆很久,後來終於找到一個說話的角度,就是『寫給所謂隱性的客家人』,我覺得那也許才是客家族群中的沉默多數,他們可能是擁有二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血緣的客家人。我希望這些人透過我的歌找到認同感,然後更願意去撿回我們與土地、歷史和文化間的線索。」如何讓年輕一輩親近看似遙遠的客家文化,除了使用文化符碼拼貼的趣味吸引他們外,以音樂連結情感共鳴,進而拾回自我身分認同,是柔米作為客語音樂創作者的初心與想望。
「我跟年輕一輩的朋友聊到客家這塊,他們會說,我也是客家人,會說『恁仔細』,然後就沒有了。」柔米笑著說。儘管音樂創作無法像政策帶來即刻有感的改變,但這位客庄長大、至今還會用阿婆針線盒自己縫釦子的女孩,希望藉由創作與歌聲,一句一句地唱進客家青年們的耳裡與心裡,如同她的新歌〈星仔出發〉中唱道:
星仔出發
頭前路彎彎斡斡也毋驚
好天壞日也不過宇宙爆炸
亻厓最鍾意看汝笑像花恁靚
星仔出發
在日頭落山个暗哺夜
亻厓就唱這條歌想汝會聽
在紛擾的都市繞了一圈後回到原點的她,就算前方路途再崎嶇也不再害怕,在每個日落後的暗夜,用歌聲陪伴所有在路途中迷失的人們循著星光出發。
一件與客家連結的物件
阿婆的針線盒

鐵盒原是鎮妹阿婆所有,現在已經變成柔米的針線盒,裡面的針線、布料、鈕釦和鬆緊帶等大部分都是阿婆留下的。「阿婆年紀大了,眼睛不好,都會問我能不能幫她穿針;可是有時候我不在她身邊,以前會穿好很多針線給她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