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gˇ vuˊ liungˇ caˇ songˊ ga ceuˊ songˊ,bogˋ ngaˋ zaiˊ cii ienˇ caˇ ienˇ kiaˇ teuˇ
文 林鈺雯|攝影 李維尼
飲料架上瓶裝茶一字排開,大大的F字母呈現鮮明的品牌識別,近期全家超商FamiCollection系列一次推出共10支台灣茶飲,其中讓人矚目的是「台東紅烏龍茶」這支來自鹿野區域的特色茶也入列。
台東紅烏龍茶相較其他茶區發展不過15年,產官學的合作讓這支茶快速崛起,不僅成為台灣茶食產品的標誌,其中,博雅齋這個品牌產製的紅烏龍茶也連續多年在國際風味暨品質評鑑(iTQi)上獲得高品質認定。
鹿野茶區約海拔210公尺,白天日照充足、夜晚涼爽,適合茶樹生長,低海拔高度也十分適合製作重發酵的紅烏龍茶。「要讓每個人喝到紅烏龍都覺得好喝!水準提升了,才能更加分。」博雅齋自然茶園負責人吳秋伶說。她在三十五年前嫁入客家家庭,跟著先生回家鄉鹿野種茶,並進入台東茶改場工作。
這次「台東紅烏龍茶」上架超商系列茶品,再次提升整體曝光度,吳秋伶表示,背後最大的推手是水保署(全名為: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東分署),不僅連續三年將博雅齋推薦給生鮮電商「台灣好農」,每年採購一批約五百斤紅烏龍茶,搭配鹿野高台熱氣球活動製作紅烏龍瓶裝茶,去年更加入農會體系通路銷售。這支全家超商的茶循著同樣合作模式,由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聯手永昇生技,來鹿野踩線購買製作,上架連鎖通路。
一杯好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原料占七成,另外三成靠製茶師的功力。「田間管理要很用心,」獲獎無數的吳秋伶說明,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台東分場就在鹿野,就近接受茶改場輔導的博雅齋自然茶園一開始只有五分地,隨著紅烏龍受到市場歡迎、產量擴大,博雅齋現與龍田、武陵區域兩茶區,以自然農法無毒栽培共15公頃的茶園。
「紅烏龍的茶水透澈如威士忌琥珀色,好喝的標準是:有香氣、茶水順甜,最好還有喉韻。」吳秋伶解釋。紅烏龍的製作重點在發酵過程,破壞茶葉的細胞壁,要將溫度控制在約25度,看當天製茶環境讓發酵充足。烘焙則以焙茶機將濕度抽掉、挑茶梗,透過烘焙製造細膩度,將香氣提升、茶水變甜。龍田這裡的大葉烏龍會被「著蜒」(小綠葉蟬叮咬)、轉化蜜香,尾韻有桂花香——不同的茶種被蟲咬,也會做出不同的花香,武夷茶被咬也曾做出玫瑰花香,另外還有做出過梔子花香、野薑花香,金萱茶果香通常有鳳梨香、水蜜桃香,這些氣味都來自製茶師傅的手法。
紅烏龍的原料跟受茶界矚目的東方美人茶原料一樣,同樣以被蟲咬過的烏龍品種製茶,差異在發酵程度,紅烏龍重發酵和重烘焙,泡出來的茶湯咖啡因低,另一分別為:紅烏龍是揉成球狀,非常「耐泡」,可以沖至少八泡、十泡,價格相對親民、有利於發展茶食產品,製成球狀則可縮減體積,方便外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