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ˇ ginˋ tinˇ:qiungˇ dungˊ hoiˋ iˊ ien do 「dungˊ hoiˋ iˊ ien sadˋ gie gungˊ zogˋ siidˋ」
文|Tiffany Ku 攝影|林軒朗
對多數人而言,一談起「醫院」總是會想起帶有消毒水氣味的空間、看起來冷冽可怕的診間,以及總令人不寒而慄的各種醫療器材。然而,上述的一切卻是「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主理人——徐景亭的童年日常。就連設計工作室都取名「東海醫院」,不免讓人好奇徐景亭到底多麼「熱愛」醫院文化;而「東海醫院」又如何轉化為她的設計靈感。
來到位於三重的「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彷彿一腳穿越了時空來到孩提時代的校園保健室,一具具人體模型還有古董傢俱在眼前一字排開,偌大的復古手術燈吊在天花板上照亮這座工作室。再環顧四周,琳琅滿目的醫學書籍、散落的、不知名的醫療器材與設計物件打樣,又讓人誤以為踏入了某位實驗狂人的神秘實驗室。「這些醫療器材與各式燒杯、器皿,甚至我們頭上的手術燈與遠方放置的那張診療椅,都是我從以前家裡經營的東海醫院搬來的。」徐景亭解釋。
作為醫院的「東海醫院」
「東海醫院」是徐景亭祖父在台中東勢所開的醫院,而徐景亭的父親也繼承了阿公的衣缽,成為一名骨科外科醫師。回想起父親,徐景亭說:「我有時候都覺得我爸爸是被醫療專業耽誤的藝術家,因為他超級喜歡攝影、 藝術,手也非常巧,對於新科技也非常熱衷。我就是受了他的影響開始收集古董、總是對新科技躍躍欲試。」 徐景亭推敲了父親走上醫師之路的時空背景,「因為是長子,又是傳統的東勢客家家庭,我爸爸也就是承擔下來這個繼承家業的擔子。但是他對於我們家的六個孩子完全不設限,我後來走上工業設計、開始經營『東海醫院』這個品牌後我才看清楚了家庭對我的影響。」
至於她的醫院童年,若要說有任何特別之處,她笑著分享,「最大的好處,大概就是受傷了可以馬上處理,像是我小時候因為意外跌倒,血流如注,馬上就被搬下樓到手術室『處理』(縫針)。」
做起設計的「東海醫院」
對於東勢人來說,九二一大地震無非是深刻而傷痛的記憶,不但震垮了許多房子,更震碎了當地許多人的心。為了重拾東勢人的生活熱忱,徐景亭將自家「東海醫院」舊址的閒置病房、手術室整理一輪,舉行了一場紀錄東海醫院歷史記憶與自創作品的展覽。
「沒想到大家的回饋滿好的,更讓我驚訝的其實是父親的反應,他如數家珍、眼睛亮亮地跟大家介紹不同的醫療器材用途為何,好像這是他的個展一般。」徐景亭笑道。
那像極了她與父親的聯展,也確實是一家人過往的尋常,「那正是『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最初的想像,想透過很直覺的設計,把我認為日常的醫療器材變得親和、成為大家的生活物件!」抱著一點無心插柳的心態改造了燒杯、燒瓶;也將解剖課本中的圖案印上瓷器餐盤,精緻細膩又帶著 一點惡趣味,很「東海醫院」。
熟悉的東勢與大埔腔
因為父母是東勢人、鄰居都說客家話,以前的她總覺得全世界的人都理解客家語言,直到舅媽從美濃嫁來家裡,徐景亭才驚覺客家話也有不同的腔調,「那時不知道美濃客家人的數量比東勢大埔客多太多了,我們才是『異類』、『少數』。 我們這些小孩還會笑舅媽說話的音調,現在想一想覺得超沒禮貌!」徐景亭大笑著說。
更早之前,她也經歷過「國語運動」時期,回想起國小在學校被「訓練」只能說「國語」的記憶,她至今仍感到不可思議也不明究理,畢竟,對於東勢人而言,「說客家話」就跟吃飯、呼吸一般再正常不過了。
而醫院的記憶也好、客庄生活也罷,都成了她成長軌跡的重要存在,是無法割捨的日常與創作養分。徐景亭笑著說,做設計彷彿是修煉心靈, 需要常保熱忱,並持續實驗與觀察,說到這裡,聽起來設計和行醫總有幾分相似。
靈感的醫院
她的設計選
linˇ gamˋ ge iˊ ien,taˊ ge sadˋ gie xienˋ
1. Hearing 戒指
造型靈感來自胎兒的聽診器,像是一個隨身攜帶的小喇叭,誰都沒想過這樣的物件竟然是戒指!藉由手拖著頭這個姿勢,戒指就會自然而然地貼在耳旁,強調「專心聆聽」這件事,同時也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
2. 印有格狀比例尺的培養皿
這是一個讓所有控制狂都想擁有的作品,看似只是一個培養皿,但是印在實驗器材等級的清玻璃上就是有種讓人想把皿中的內容物全部「整頓」好的衝動。
3. 醫療器材般的生活器皿
靈感來自兒時醫院中的燒杯、試管等器材,再加上把手、紋樣與圖形後變得更親和,就算擺在餐桌上也沒有違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