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gˇ zungˊ lagˋ ti idˋ gieˊ zo panˊ ge loˋ gieˊ haiˊ sunˇ
文|謝名恒 攝影|Kris Kang
古稱「澗仔壢」的中壢,地名由來有一說法,是早期開發的地區位於老新街溪及老街溪的澗谷而得名,其中的老街溪,正是因流經老街一帶而得名。
根據地方耆老描述,早年老街多為木材集散地,因此街區間充滿木材店、鐵具店、南北貨等相關商家。客家族群早居於此,又稱此地為「河霸唇(客語河畔邊之意)」,現今漫步兩岸,仍可聽見此起彼落的客語交談,沿著溪濱步道散步時恍如置身客家庄中。
距離老街溪畔不遠處有條石磚路,是文史工作者所稱的「中壢第一街」,此處仍是中壢人時常走訪之地,周邊有遠近馳名的客家菜包、傳統麵攤、古早冰鋪等,是熱愛美食小吃者的聚集地。每當氣候宜人的周末午後,老街溪畔的特色小店總是充滿人潮,如以透天老厝改建而成的文藝咖啡店,窗明几淨中洋溢著舊時情懷,老街與老屋是再日常不過的熟悉老友。
不遠處,偶爾會傳來孩童嬉戲遊玩的笑鬧聲,那是 2011 年整建完成的「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由原先在地兩棟客家老屋改建而成,園區設有故事館、生態館、時空隧道溜滑梯、老水井等設施,也是全台首座以「河川」為主題的教育中心,佇立於溪畔見證河川整治的過程,現今已成為校外教學和親子家庭走訪的去處。
很難想像現在悠閒的老街溪畔,時間點若回溯到 20 年前,當時兩岸的邊坡及馬路,長期被攤販占用,且因缺乏停車空間,而在上方加蓋鋪面建設商場與停車位,其後逐漸因違章建築、廢水排放等問題,影響當地景觀環境。2011 年,透過「大掀蓋計畫」,拆除加蓋鋪面和違章建築,讓此地脫胎換骨,也讓住民得以重新認識老街溪的自然風采與人文地景的多元樣貌。
因此,在 2018 年的桃園地景藝術節中,老街溪河畔也重新被施上華麗的妝容,透過在地居民與藝術家們的共創展品,打造有別於以往的公共藝術。同時,今年的桃園燈會「光之桃花源」,更是以河岸公園周邊為主要燈區,沿岸 2 公里佈滿創意燈飾,晚間飯後漫步於其中,彷彿置身童話世界的繽紛國度,伴隨著孩童的嘻鬧聲,攜手築起屬於老街、溪流相互交織的城市刻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