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aiˇ deuˊ voi viˇ ciiˇ denˋ iaˋ ge imˊ ngog di iaˋ ge ti fongˊ,bidˋ xiˊ oi ngiongˋ banˊ ,qiu oi ngiongˋ banˊ 」
口述 鍾兆生|文字整理 林鈺雯|攝影 林科呈
以前美濃的嗩吶師傅都會去採蘆葦製作嗩吶上頭的哨片,我的師父八十幾歲了,還從河堤高處爬下去,我也只好硬著頭皮跟著爬下去。他跟我說:「河床外面的材質不好,要走到溪谷裡,才有東西。」現在很少人自己搞了,市面上一個吹嘴可以賣到一百塊,不過這相對於薩克斯風的竹片,還算便宜。
我曾經想把蘆葦製作吹嘴這件事文字化,把尺寸厚度記錄下來,最後發現:每個人吹嘴力道不一樣,每一個嗩吶學生還是要學會自己採蘆葦這件事。
「最大的敵人不是現代西樂,而是卡帶跟CD」
我們美濃地區吹嗩吶的按孔方式是,面四隻,下面三隻。這種按孔習慣是師傅教的,八零年代八音面臨西樂的競爭,婚喪喜慶請現場樂隊,為了賺兩份薪水,八音師傅也學會了其他樂器,可以同時做現代跟傳統。但這不是壞事,對我們來說最大的敵人是放卡帶與CD。
有些廟經費有限,會要求放帶子就好,但我們整班團員手腳都好好的,可以一起出場啊,但廟方仍會覺得太貴。後來我會拿其他的費用來支應團員的錢,希望廟方可以找我們去做現場。用帶子播放價格只要出團的三分之一,這樣繼續下去,傳統的東西當然會被打倒,所以我們不幹這件事。
八音的生命力,只有在現場才明瞭
不管是現場演出,還是與劇場結合演出,都是推廣八音。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是維持著這個音樂在這個地方,必須要怎麼樣,就要怎麼樣。這個Know how就在我腦裡。不能因為要創新,就只截取其中的元素亂弄,我沒辦法這樣。
現場演奏八音還是比較有生命力,是用民間的方式留存下來。調字可以用不同的線路吹奏,像我們美濃就有屬於這個地方的調字,在這個地域生活的老人家聽得出來,雖然這一些參與者也愈來愈凋零了。
美濃的八音是完全沒有譜例的,雖然也可以寫成譜例,但照譜演奏味道就不對,聽眾老人就不喜歡。現場演奏有時會為了讓音作得漂亮而拖拍,若只是死板照譜,就會毀了合奏。念調之後有其他做音的方式,我們只能跟著師傅念,他跟你講了後,剩下就是你的自由度,作什麼即興都可以,反正跟得到就好了。
過去環境夠,現在場子少,師傅不一定願意教授,也擔心教了你後反而增加了自己的競爭者。學八音,不僅要跟老師傅耗相當長的時間,還要做其他事情,才能維持生活。